□本报采访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我市将创优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家、省新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 落地见效,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等系列行动被提出。如何让经营主体成长的土壤更有营养?对此,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们深有感触,并建言献策。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从革命老区到开放之城,从筑巢引凤到‘近悦远来’,都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市政协委员、市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主任苏新荣说,2024年,信阳推进实施了一批紧贴企业群众需求、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办事效能的改革创新举措,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仅仅是纾难解困“周一见”机制,市、县就累计帮助1167家企业(项目)研究解决问题1643个。2025年,信阳将锚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目标,以全面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为引领,谋划实施“小切口”创新、“微改革”服务,打造一批落点准、见效快的惠企助企服务举措,完善升级政策支撑体系,提升数智化建设水平,强化营商环境科学监测,狠抓企业诉求响应,让企业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认同感,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营商环境的优化,离不开人。对于罗山县大忠电子有限公司这家扎根罗山已14年的企业来说,开发区的帮办代办团队就像企业的“贴心管家”。为提升服务效能,罗山县坚持在服务流程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将“企业群众来回跑”的事情交给了帮办代办团队。2023年,公司为扎根罗山决定购买厂房,在办理相关手续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帮办代办人员不辞辛劳,很快完成了相关手续办理。2025年,公司决定实施技改项目,目前厂房已装修完成,部分设备已进场。“这种办事效率和贴心服务,实在难得。”市人大代表、罗山县大忠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晶对罗山县的营商环境赞扬不已。
“在企业面临人才难寻、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时,通过与平桥创业园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公司的困难得到了解决。”对信阳营商环境的优化,市政协委员、河南创森节能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娟有着切身体会。她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希望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对现有惠企政策进行梳理整合,确保政策清晰明了、易于操作。同时,可以建立政策落实跟踪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对政策的需求和反馈,对政策进行调整优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市人大代表、光山县诚信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勇表示,近年来,信阳在财政、金融、创新等方面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很多便利,在激发市场活力和制造力、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建议,要真正实行“干部帮联企业”帮扶机制,让各级干部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贴心人”“娘家人”和帮助企业化解难题的“协调人”;将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措施形成体系和长效机制,并做好政策的及时公开、宣传、解读、跟踪;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会,打造沟通平台;建立“一站式”服务制度,探究在街道、乡镇设立服务企业网点;不断完善政府诚信机制,引导企业诚信生产、合法经营,打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