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马集:小松茸撑起致富伞


□本报记者 马童

松茸美味,可惜野生数量有限,加之不易采摘,很多人无缘一饱口福。能不能人工种植?答案是肯定的。淮滨县马集镇刘大园村的鑫之品生态松茸产业园就突破了技术难关,人工种植松茸渐成气候,眼下长成的松茸供不应求。

“目前,我们每月能出20余吨新鲜松茸,根本不够卖。”近日,鑫之品生态松茸产业园技术主管蒋中强对记者说,“松茸菌在东南亚和日本、韩国最受欢迎,可惜我们的产能达不到他们每次订单的数量。”

蒋中强所说的不够卖,是指每天采摘的不足一吨新鲜松茸在产业园完成包装的时候都已经有了买主。这些买主除了周边的商超和饭馆,还包括武汉、长沙、吉林等外地的企业。

鑫之品生态松茸产业园自2024年上半年投产以来,主业是生产菌棒,即松茸菌种,为其他种植户提供现成的接种了松茸菌的培养棒。有了这个,种植户就可以在自己的恒温大棚里培养出新鲜的松茸。

蒋中强说:“我们产业园日常有40多名周边的群众做工,每月能生产8000多支菌棒,可供一座标准恒温大棚种植,种植户3个月时间可以培养4到6茬松茸,每棒可以采摘0.5到1公斤新鲜松茸。”

对照市场行情,每支菌棒35元,平均种植5茬采摘0.6公斤松茸,每公斤松茸售价200元,则一支菌棒可望产出400多元。除去摆放菌棒等特殊时段,一个人日常可以照料几个大棚。对于一般种植户来说,难处在于建一座恒温大棚超过20万元的投入,再有就是保持恒温消耗的巨大电量。

“多数种植户都只种4茬,因为后面两茬松茸数量会明显减少。”蒋中强说,“保守一点说,一年的种植完全可以挣回恒温大棚的前期投入。”

对于淮滨县的很多种植户来说,他们并不需要为建设恒温大棚犯难。

“目前,全镇建成有80多座恒温大棚。”马集镇党委宣传委员郭正岭说,“这都是近几年县农业农村局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建成的,种植户如果愿意,可以从村集体租来使用。”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淮滨县,已建成的这类大棚有580多座,松茸种植大有潜力。

“淮滨县一直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淮滨县委宣传部干部韩浩说,“以前大多种植一些市场多见的草菇、杏鲍菇之类,附加值低,遇到市场供应过多的年份,种植户很难挣到钱。这几年,种植户尤其是种植企业开始向高附加值的品种转移,松茸种植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人工种植松茸达到这个规模的企业在河南省还是首家。”

松茸种植其实并不复杂,此前所有问题都在于无法人工接种,人们吃到的松茸都来自野生,而且多数只能在每年的8到10月份采摘。鑫之品生态松茸产业园与相关科技单位合作攻克松茸人工接种难关,为大面积人工种植松茸推开了大门,也使得这种被誉为“菌中之王”的山珍有了走上百姓餐桌的机会。

“松茸目前售价还很高,野生的更贵。”蒋中强说,“相信随着我们人工种植面积的扩大,松茸价格会更亲民,我们企业就可以专心从事菌棒的研发和生产。”

说话间,蒋中强随手摘下一朵成熟的松茸,直接剥开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