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李俊的种菜经


□本报记者 马童

1月8日一大早,平桥区甘岸街道二郞村菜农李俊又忙着去犁菜地了。小寒时节,不少菜地都短时闲置了。

“休耕一段时间,明年菜的长势会好一些。”李俊说,“冰冻天气就要来了,翻过的菜地冰冻后会疏松一些,下一季种菜病虫害少得多。”

提到2024年种菜的收成,李俊满意地说:“种了将近500亩地菜,毛收入500多万元吧。我种了十几年菜,今年收成算是最好的。”

2024年,菜农种菜很不易。入夏以来,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就是蔬菜价格太高,直到现在小香葱每公斤零售价格仍然在18元以上。

“老百姓不希望菜价太高,我们种菜也不希望菜价太高。进一步说并不是菜价高,我们就能挣更多的钱。”李俊说,“比如,眼下上市最多的菠菜和黄心菜,只要批发价格在每公斤2元以上,我们就有稳定的收成。但一些蔬菜品种价格过高就会导致市场激烈调节,进一步影响到菜农种菜时对品种的选择,进而会产生更大的不确定性。”

多年种菜经历,让李俊有了自己的种植思路,那就是种植尽量多的菜品,让地里一直有菜可摘。

“我很少跟风种植一时菜价过高的品种。”李俊说,“2024年,香葱价格一直很高,不少菜农提前收完别的蔬菜就种植香葱。还有就是眼下冬瓜售价也较往年高出很多,有菜农就联系我一起种冬瓜。”

李俊没有像一些菜农一样提前收完别的蔬菜去种植香葱。但在去年11月份香葱市场供应充足时,他一次买了1万多公斤葱苗种下了20多亩。

李俊说:“这种香葱靠自身发棵繁育。市场价格高时,菜农就急着采收去卖,剩下的葱越少,繁育就越慢,市场供应就越紧缺。这也是眼下香葱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按李俊的说法,当时他采购用作葱苗的香葱每公斤3元,现在每公斤可以卖到12元以上。但是他绝对不会把香葱苗全都拔出来卖的,他要保证菜地里一直都有菜可采。这些香葱采收期在春节后的正月间,不管价格如何,他都会等到那个时段再采收。

李俊坚持把菜种好,让菜地里一直有菜可收,这也让他在菜品种植选择上坚持以价格不高的品种为主,适当种植价格高的品种。

“开春后我的菜地里主要下种茄子、苦瓜、西红柿和黄瓜等品种,到入夏后主要下种辣椒、瓠子、豇豆之类。”李俊说,“都是时令蔬菜,老百姓对这些菜品的需求很稳定,可能会因为偶然因素导致个别品种价格偏高……”

李俊的菜地以种植时令蔬菜为主,除了要保证菜地一直有菜可收之外,还在于这些蔬菜对种植技术要求不高,周边的乡邻都可以来做工。按他的说法,他每年毛收入的近1/3都是人工开支,2024年,他的菜地里日常都有60多人在做工。

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对种植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耕地、灌溉、喷药等活儿,都是李俊自己管,甚至自己干。

李俊说:“现在都是机械作业,我一个人一天能犁田耙地三四十亩。喷药都用无人机,调好剂量输入程序,人在一旁看着就行。一台无人机能顶替十几个工人。”

谈到2025年种菜的打算,李俊认为,必须进一步增加种植品种,一方面保证市场供应,另一方面也可以规避市场风险。

“春季蔬菜种植必须保持10个以上的品种,菜品丰富是种好菜的根本。”李俊说,“尽量不去跟风种植,尤其是一些产量高的品种,种植过多有可能会导致市场过剩。”

为了明年春天有更多的菜品供应,眼下,李俊又新立了40多亩蔬菜大棚。这些大棚可以确保明年春天他的菜地能够提早供应超过20万公斤蔬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