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水利向“实”


2024年

●全市落实全口径水利投资82.05亿元,占全省的12.8%;完成水利投资75.97亿元,占全省的13.3%。落实投资、完成投资均居全省第二位

●全市66个国债项目完成国债投资55.63亿元,完成率100%

●市四水同治及城市供水工程全线通水,中心城区供水工程、明港供水工程、浉河景观带一期全部投入运营使用,年引水2.13亿立方米

●全市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累计供水8.95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643.44万亩

●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1.51%,规模化供水覆盖率65.04%

□本报记者 高晶晶

隆冬时节,降水量小,我市水利人抓住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在息县红石桥电灌站、固始淠史杭灌区南干渠、罗山竹竿河河道……机械轰鸣,工人们挥锹填石,一幅幅热火朝天干事业的劳动场面,共同谱写一首水利奋进交响曲。

这一年,市水利局在河湖长制省级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我市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水利投融资改革工作均居全省第二位,受到省水利厅通报表扬;我市在全省河长制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且多次在上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会议、淮河流域采砂管理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市各项水利工作成效显著,多项工作获得上级表彰。

创新拼搏当前锋,干字当头提质效。我市水利人稳步推进水利事业发展,为实现“两个更好”添动力、夯根基、强保障、增实力,谱写了水利发展新篇章。

这一年,我市重大水利项目陆续开工,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项目促发展,水利走在前。2024年,我市在建水利项目投资规模超过300亿元,水利投资再创新高,充分发挥了重大水利项目的带动作用。”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沈伟说。

据了解,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落实全口径水利投资82.05亿元,占全省的12.8%;完成水利投资75.97亿元,占全省的13.3%。落实投资、完成投资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纳入中央水利直报系统投资9.92亿元,占全省纳入直报系统投资的16%;已完成投资9.79亿元,中央水利完成投资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四水同治及城市供水工程全线通水,中心城区供水工程、明港供水工程、浉河景观带一期全部投入运营使用,年引水2.13亿立方米。连通出山店水库与浉河水系,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心城区水生态环境和明港周边区域用水问题,实现“以水润城”目标。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下闸蓄水,沿淮两岸群众“守着淮河没水吃”从此成为历史。

这一年,写好民生答卷,民生水利覆盖更广,成效更明显。

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年初的89%提高到91.51%,规模化供水覆盖率由62%提高到65.04%。

“市县多方筹措资金2.68亿元,建设农村供水工程119处,受益人口58.27万。争取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和水质提升工程资金3301万元,维修农村供水工程290处,解决农村供水水质问题65处,受益人口97万。”市水利局副局长张永表示,“我市印发《信阳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排查整改专项工作方案》,全市共排查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623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幸福河湖的成效可圈可点。罗山县小潢河成功入选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新县潢河建成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和第一批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石槽河、小潢河、明河3条河流和商城县、新县2个县入选了全水系、全县域幸福河湖建设省级试点,浉河、白露河、竹竿河等19条河健康评价工作顺利完成。

在母亲河复苏行动中,实现了史灌河全线贯通,增加浉河、潢河有水时长和恢复有水河长23.5公里。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6个国考省考监控断面生态流量全部达标。

这一年,我市水利人牢牢扛稳责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奋进姿态,以前瞻性规划促水资源保护,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保护好、规划好水资源,才能利用好。”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市河湖中心主任张晓帆说,“压实河湖长制责任,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做到了水旱灾害防御扎实有效、水资源管理有序运行。”

(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