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铎
红色历史,催人奋进;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12月26日,《永恒的印记——信阳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综览》首发式举行。市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出席首发式,并为各县区、市直单位、在信高校代表赠送书籍。
据介绍,《永恒的印记——信阳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综览》编修从2020年12月开始,历时4年,是我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第一部行业工具书。该书共收录全市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普查成果共计1014处,将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形成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列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将五四运动到党的早期组织创建前的革命活动遗址和纪念设施,以及全民族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抗日活动事件、机构遗址和纪念设施等列为其他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该书共计两册,为便于排版设计,将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数量较多的商城县、新县列为下册,其余县区列为上册,不仅整理了全国、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还整理了全国、省级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录,展示了近年来我市在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该书的发行是信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我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信阳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红色文化传承区的重大成果之一。
通过书中的展示,读者既可以看到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等纪念设施、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等重要历史事件旧址和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等重要旧址,也能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旧居和活动地,还能看到一大批红军井、红军路、红军桥、红军洞等红色地标。这些珍贵的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无不体现了革命先辈们坚守理想信念和为革命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情怀。
仪式上,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对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并给予高度评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大力宣传推介《永恒的印记——信阳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综览》,推动书籍进机关、进书店、进网站、进图书馆、进农家书屋,让其成为我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红色名片,进一步讲好信阳故事、传播信阳声音、展示信阳形象,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市委党校校务委员孙军深情回顾了该书的创作历程,并表示,一定会珍惜来之不易的普查成果,运用好书籍,将其融入党性教育过程。信阳师范大学大别山精神研究院院长田青刚认为,该书图文并茂,是一部浓缩的革命故事集,是洞悉我市红色资源的路线图、导引图,是一部难得的资料素材,对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爱国情怀、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精神有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体会革命的艰辛和事业的崇高伟大。
“翻开《永恒的印记——信阳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综览》,一处处遗址、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都是大别山波澜壮阔革命历史的见证,更是大别山精神的具体体现,将成为我们进行党史研究的史料库、学术研究的理论源,助力全面提升大别山革命史研究整体质量和水平,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贡献力量。”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杨恒生深有感触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