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据人民网报道,12月以来,全国多地围绕餐饮、旅游、休闲、购物等消费场景和多元业态,接连掀起消费新热潮,为我国冬季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般而言,冬日是一年的消费亮点。从购置御寒衣物、取暖电器,到品尝热气腾腾的火锅,不少人的入冬“仪式”催生了消费的热度。
日常消费之外,各地涌现的“冰雪+文体旅”融合产品,带动的滑雪、温泉、美食、酒店等消费业态,也唱响了冬日的消费组合曲。
自然,在北方,冰雪资源较为丰富,冰雪魅力无处不在。但是,在南方,尽管冰雪资源相对匮乏,冰雪消费的潜力也不容小觑。比如,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耀雪冰雪世界、湖北武汉的室内滑雪场都客流量可观,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大草原筹划举行雪地火锅宴、冰雕展等冰雪旅游活动也吸引很多人参与,“冰雪+”产业链持续延展。
炒热“冷经济”,或可成为我们当下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壮大消费市场的一条途径。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首要任务。
瞄准风向,驭风起势。很多时候,消费者在哪儿,市场就在哪儿。新产品、新技术、新创意不断涌现,消费供给“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在这种背景下,“全网找平替”成了一种潮流。
用好“性价比”这个抓手,提升创新供给,在摸清消费者喜好的基础上调整、优化供给端布局,在独特消费体验、特色场景打造和提升服务品质上做足文章,我们或许能找到适合本地的赛道。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