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方
入冬后,天气渐寒,平桥区龙井乡南雷村的红薯粉条正在热产热销。昨日,记者走进南雷村任湾组的一家粉条加工坊,只见院内一排排刚做好的红薯粉条整齐地铺满晒板,在冬日暖阳下泛着诱人的光泽;作坊里机器轰鸣,工人师傅分工协作,将研磨好的红薯淀粉进行搅拌、盘拉、出条、冷却、晾晒,制作成丝滑劲道的粉条。
“市区的老顾客催得紧,今天得多做点,上次做的100公斤不到一天就预订完了。”作坊内,排队加工粉条的村民屈守芳密切关注着加工进度。说话间,她又接了几个预订电话。
南雷村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从单纯卖红薯到卖粉条,从走出去到引客来,村民增收的背后,不仅得益于好食材、原生态,更得益于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环环相扣的乡村振兴之路。
南雷村今年新改造的200亩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迎风摇曳,为冬季的田野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我们积极争取上级奖补资金,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完善排水灌溉设施、配套机耕道路建设,让土地生金、农民增收。”南雷村党支部书记张庭莲信心十足地说,“今年,在浙江搞工程的一位老乡主动联系我,承包了我们村的高标准农田。短短几个月,小田并大田,鲜绿成行,‘高标准’奠定‘好收成’。”
南雷村新变化远不止这些。在村里的三生万物农场,一座座现代化的草莓大棚里,喜挂株梢的草莓“脸颊”微红,簇簇可人。“再过两周,草莓就可以大面积采摘了。”南雷村草莓种植大户刘义波兴奋地说。大棚后方,新栽种的豌豆已经出苗。“依托正在实施的‘共享菜园’‘共享农场’,游客明年可来掐豌豆尖、摘豌豆,研学之旅、农旅融合再添一个新项目。”放眼豌豆田,张庭莲满脸笑意。
南雷村的发展,不走寻常路,用张庭莲的话说,就是“要走一步看三步”。这段时间,她每天都要来看看村里新上马的“大项目”——龙井乡南雷劳动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对接平桥区2024年帮扶资金项目,盘活存量资源,搭乘推进中小学生“五育并举”的东风,依托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将原来村小学的教室和宿舍改造为展厅和特色工坊,在操场搭起篝火舞台、梅花灶台,南雷将“沉浸式”研学新场景做到极致。项目自今年8月底开工以来稳步推进,12月底将迎来验收,届时,我市将增加一处设施完善的中小学生“五育并举”实训基地。
“3年来,产业发展从单一到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7000元到如今的1.8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不足5万元到眼下的30万元,南雷通过‘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径。”谈到南雷村的蝶变,张庭莲,这个雷厉风行的“女当家人”心热情暖,目光如炬,字字铿锵。
一方山水,满眼胜景。有希望的良田,有蓬勃的产业,有崭新的路子,有坚强的党建,大步向前的南雷正在迎来更多惊喜,气象万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