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勇 通讯员 程婷婷
今年以来,平桥区紧扣市委“1335”工作布局,建好“王”字型架构,用好“H”型数字平台,实现区、乡、村、网格四级联动,用数字化、精细化赋能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该区按照热线驱动社会治理要求,将12345热线无法协调解决的疑难复杂、急难愁盼事项,流转归集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通过深入研判、分拨处理,形成疑难问题多元化解机制,有效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疑难事项。同时,为提升“两难”工单办理质效,该区举办社会治理提质培训会,加大对“两难”工单承办人员培训力度,确保“两难”工单快速流转、精准交办、高效办结。
该区科学划分网格、充实网格力量、编制网格工作任务清单、开展网格员队伍培训,以网格化、精细化治理模式,不断筑牢村(社区)网格底线。以服务保障群众安全为目标,探索“警务+网格”联动模式;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形成网格员上报、乡镇吹哨、区直部门协同解决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小网格发挥基层治理大作用。目前,23个乡镇(街道)共划分网格1348个,配备“一长三员”共4448人,办结“基层吹哨”事项共计91件,办结率93%以上。“通过网格划分,管理任务变得具体而明确,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使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关注和处理。基层治理上通下达、快捷高效,为社会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强保障。”平桥区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说。
该区按照“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原则,运用网格员APP,推动群众诉求在网格、村(社区)、乡镇(街道)三个层面闭环处置。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为媒介,调动网格员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积极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另一方面主动发现潜藏在群众身边的大事,通过数字化平台上报事件,快捷高效处置事项,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解锁服务群众的“幸福密码”。该区致力于解决网格员入户难、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利用“微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化、在线化服务,与“H”型数字平台相互融合、互为支撑。为实现“微事不出格,服务零距离”的工作目标,该区在辖区网格微信群中植入智能网格员“连心桥”,发布惠民助企政策、招工招聘信息、寻人寻物信息等,群众还可@“连心桥”咨询相关政策、解答疑难问题、提交投诉建议。“微服务”平台可对微信群中涉及信访维稳、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苗头性线索进行监测、收集,协助网格员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防患于未然,做到民情在网格掌握、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升级。
截至目前,该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共接受“两难”工单3552件,办结率98%以上;“微服务”平台管理网格微信群近1400个,服务群众13万余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