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
文明,浸润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提质升级的农贸市场、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无线”美好的城市天际……走进信阳,文明气息扑面而来。
“全国文明城市”是评价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也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自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擦亮“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让这份荣誉成为最好的城市名片,形成“全民合唱”并余响不绝。
“以前污水外溢、蚊虫滋生,现在处处皆景、舒适宜居。‘里子’‘面子’同步焕新,这样‘内外兼修’的改造让我们老居民也能畅享新生活了!”昨日,市民杨跃华悠闲地漫步在中国银行信阳分行家属院内,作为在这里居住了20年的老住户,她喜滋滋地跟记者聊起了生活的新变化。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牵着民心。在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居民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我们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变‘帮你改’为‘我要改’,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浉河区五里墩街道民族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乐娟介绍,社区积极从居民中收集意见,制订居民认可度最高的改造方案。
去年以来,信阳文明创建工作聚焦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持续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推进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扶持,按照“一院一策”“一市场一策”的原则推进整改落实,189个老旧小区和11个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2个骑路市场被取缔还路于民,让老居民乐享新生活。一个个在家门口悄悄“升级”的小幸福,正让群众从安居走向宜居、乐居。
“希望在院落有一张休闲座椅,方便歇脚休息。”日前,浉河区湖东街道五星社区88岁的谢奶奶提出了“微心愿”。收到心愿后,湖东街道实地调研发现,老旧小区老年群体较多,旧改后部分院落缺少可供休息的设施。为解决这一群众关心关注的忧心事、烦心事,湖东街道组织共建单位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支部联支部”等单位积极认领,为3个院落安装休闲座椅8张,切实点亮群众“微心愿”,办好民生“小实事”。
做暖民心之事,行解民忧之举。谢奶奶的“微心愿”如愿只是全市开展“创建解民忧·点亮微心愿”大调研活动的一个缩影。(下转第二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