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信好妈妈”暖童心


——市妇联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纪实

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本报记者 李海

“祝你生日快乐……”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响起,困境儿童小志(化名)默默许下了自己的生日心愿,“谢谢余妈妈,有这么多人陪着我过生日,好开心啊!”从少言寡语到阳光自信,小志的蜕变离不开商城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余彩霞的悉心陪伴。作为结对小志的“爱心妈妈”,余彩霞经常利用周末时间,接小志到家里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吃、一起住,辅导他们一起写作业,带他们去公园、去摘草莓……让小志体会到家的温暖。

小志与余彩霞的故事,是我市开展“爱心妈妈”关爱困境儿童具体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妇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红色资源,强化责任担当,统筹协同推进,广泛链接资源,丰富关爱形式,精心打造了“信好爱心妈妈”关爱帮扶工作品牌,为留守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助力护航。

为爱集结 温暖筑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妇联按照全国妇联、省妇联工作要求,结合信阳实际,从“爱心妈妈”力量统筹、队伍管理、赋能提升等方面入手,全力构建协同联动、分层帮扶、规范运行及成长赋能四项工作机制,为“爱心妈妈”工作落细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为摸清底数,全市各级妇联组织联合民政、教育等部门,动员教师、妇联执委、儿童主任、巾帼志愿者、网格员等,对所辖区域内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地毯式摸排登记,按照困难程度、留守情况、家长外出务工等分门别类建立详细的信息台账,全部纳入系统进行动态管理。

有了精准数据的加持,“爱心妈妈”招募令和倡议书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妇联执委、儿童主任、巾帼志愿者、女企业家、爱心教师和社会组织的加入,通过“1+1+N”结对、“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分类关爱等形式,全市42986名“爱心妈妈”与59258名困境儿童结成“母子”,“法官妈妈”“息州义工妈妈”等爱心团体在信阳家喻户晓。

(下转第二版)

“谢谢妈妈们亲手编织的‘温暖牌’围巾,五颜六色真漂亮!”昨日,38位“爱心妈妈”来到息县陈棚乡张塘村小学,为孩子们送去温暖,倾听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进步与感受。

多年来,信阳市各级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爱心妈妈在生日、国际家庭日、“六一”等时间节点上为孩子们送上爱心慰问;开展志愿服务、送教下乡、亲子共读、走访慰问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信阳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各级妇联会引导爱心妈妈把思想引领工作融入相处过程中,以共读红色经典、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小小红色志愿讲解员”等形式,引导孩子们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为提升“爱心妈妈”的关爱服务质效,市、县妇联先后举办家庭教育骨干能力提升暨“信好爱心妈妈”赋能培训班、开展家教公益巡讲,精选家教师资力量,量身定制心理建设、家庭教育等方面培训课程,为1200余名家庭教育骨干和“爱心妈妈”充电赋能。

为爱筑基 共赴美好

精准有效地开展好“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工作离不开好的阵地和平台。近年来,信阳市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建强阵地、项目支持、宣传推介等方式,夯实工作基础,凝聚广泛共识,共画“爱心助力”同心圆——推进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建好用好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实施“梦想未来·豫你成长”公益募捐、资助留守儿童参加研学成长营、深入挖掘“爱心妈妈”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

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提供了大量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支持助力“爱心妈妈”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了“信好爱心妈妈”的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感召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信阳市妇联将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动员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爱心妈妈”队伍,用心用情做好儿童的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留守困境儿童身边,共同为留守困境儿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