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
新县陈店乡王湾村,每一寸土地都似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民主的芬芳,它不仅仅是一个被历史风霜雕刻的大别山区的小村落,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革命根据地萌芽与发展的见证者。漫步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年代里人民心声的回响,能看到民主实践的生动画面。
王湾村,一个名字里就带着几分淳朴与宁静的地方,却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经扶县(今新县)首次人民代表大会,这里见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与实践,其历史脉络宛如一条蜿蜒的河流,流淌着红色基因,镌刻着民主印记。
一、人民民主的初步探索
1930年6月下旬,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王湾村召开。来自鄂豫边、豫东南、皖西3个地区以及平汉铁路沿线的200余名工农兵代表,带着人民的期望与诉求,汇聚于此。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仿佛看到代表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话语里充满了对民主的追求。在简陋的会场里,他们围绕着扩大红军、土地革命、赤卫军建设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每一个发言都充满了激情与智慧,每一次表决都凝聚了人民的意志与力量。
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角度来看,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实践具有深远意义。它打破了旧有的政治体制,建立了以工农兵为主体的新型政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初步尝试。大会的召开过程,从动员选民、登记选民、公布候选人到正式选举,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和精神。这种广泛的民主参与和直接监督,为后来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人民民主的深化发展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好转,经扶县决定召开首次人民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再次选择了王湾村。
1947年12月,经扶县首次人民代表大会在王湾村王氏祠堂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有来自各区、各界的500多名代表参加,共同商讨建立县政权、剿匪、土改和生产等重大议题。大会经过充分听取意见,作出将“经扶县”改为“新县”的决定,选举成立新县人民政府,差额选举邱进敏为新县人民政府县长。大会的召开不仅标志着新县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县级层面的深入实践。此外,大会还就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民主决策。
在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党始终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符合人民利益。这种民主实践不仅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为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人民民主的乡土印记
漫步在王湾村的乡间小道上,我感受着这里浓厚的民主氛围。我看到了村民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的讨论与决策,他们关心着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每一个细节。我看到了村民们自发成立的各类自治组织,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共同维护着村里的和谐与稳定。我还看到了王湾村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民主实践。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与选择,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村民们达成了共识并付诸实施。这种民主参与的方式不仅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且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站在王湾村的村口,回望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我深深地感受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民主的芬芳与力量,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讲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与荣光。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而王湾村,这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乡土印记,也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与历史的丰碑上。
(作者单位:新县陈店乡人大主席团)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