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初,刚刚经过独树镇战斗的红二十五军,进入伏牛山区。 进入后,部队才发现这里不适宜建立根据地。随军长征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主要领导决定继续向西北行动,到陕西南部山区发展。此时,更加严峻的形势出现了,前后左右都有大批敌队围追堵截,红二十五军再次陷入敌人布下的“铁桶阵”,处于全军覆没的危险境地。 危急关头,红二十五军和中共鄂豫皖省委紧急商量认为,以2500人的疲惫之师对30多个团的敌人,唯一出路就是赶紧找到熟悉山路的群众作向导,避开敌人的围堵,出其不意实施转移。 此时,红二十五军遇到了正挑着担子去赶集的货郎陈廷贤。陈廷贤熟悉周边山路,知晓一条绕过卢氏城直奔陕南的偏僻小径。他看到接待他的“长官”是山西老乡程子华,平易近人、和和气气;手下的士兵虽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却连随便吃群众晒在外面的柿子的行为也绝不容忍,他断定这是一支为穷人打仗的好队伍。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给部队当向导。 1934年12月5日凌晨,红二十五军派手枪团到朱阳关东黄沙镇一带贴标语,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主力则由陈廷贤带路,沿着一条“72道水峪河,25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直插卢氏县南文峪。当晚,红二十五军由卢氏城南与洛河之间的隘路神速西进,天亮前,绕过有重兵把守的五里川、东阳关,一举突破了敌军在河南布置的第三道封锁线。 接下来的两天,陈廷贤带着红二十五军翻越百盘岭,攻下龙驹寨,过黑沟(今上店),闯官坡。12月8日,抵达豫陕两省交界处的铁锁关,轻松击溃了守军,迅速越过海拔1700米的蟒岭,成功进入陕南。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杨长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