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让古村古韵焕发新活力


□王凌云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活化利用,继续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补足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持续开展“设计下乡”,提升建筑居住品质,让传统村落的“烟火气”更旺。

从“保护”到“活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理念有了“新的跃升”。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要求,稳稳契合。

百里大别绵延,古村星罗棋布;豫风楚韵辉映,千年古色流淌。小院依山傍水,小村风光旖旎,低头是石板小巷,抬头是黄墙黛瓦……这样的美景,在信阳文旅“红绿古”三色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俯拾即是。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因地制宜,努力保护好传统文化和自然元素。

当前,正值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信阳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公布八周年之际。循着一串串坚实的足迹,可以看到,我市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持续发力、硕果累累。

国家层面,新县、光山县先后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省级层面,罗山县入选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各县区一批传统村落入选省级名录;市级层面,截至今年10月第五批信阳市传统村落名录公布,全市已有224个村落入选市级名录。

法治的护航、理念的更新、系统的保护等,让信阳传统村落得到了有力守护。设计下乡、挂牌保护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将持续推动传统村落从“保存好”到“住得好”“留得住”进步。

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要持续在活化利用上下功夫。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传承民俗民风,进一步发掘传统村落的魅力,把乡亲留住、把乡土护住、把乡愁记住,让古村古韵焕发新活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