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万紫千红春满园


——信阳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未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擘画了“建设大别山区域教育中心”的宏伟蓝图,提出“基础教育树信阳品牌,全省领先,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教育主题宣传报道,全面展示我市教育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冯康松

9月7日上午,在信阳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二楼一间教室里,一群身穿蓝色T恤的小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在电脑前修改程序,有的趴在地上调试机器人。

“每个周六上午,我们都会为编程社团的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课程虽然紧张,但是孩子们都乐此不疲。”该中心老师胡灏告诉记者,这个“原创未来·智能挑战”编程社团,在今年7月刚结束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简称NOC)决赛中夺得全国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信阳市在此次大赛中共斩获6个全国一等奖,成绩全省领先。

老区孩子能够身穿“科技蓝”,玩转高科技,更多的是得益于信阳市落实“双减”政策。按下“双减”键后,孩子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个人兴趣,充分享受课后“幸福时光”。每天下午5点后,平桥区第二小学的校园内就热闹非凡,孩子们在各种兴趣社团快乐学习。据该校老师董余兰介绍,学校精心设计了机器人、创客等20多种活动,组建社团46个,其中与科技相关的社团就有4个,吸引了100多名孩子参与。该校科技教师张凤明对记者说:“科技社团主要是通过科学小制作、小实验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其科学原理,在实践中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

据了解,信阳市申报省科技馆合作校4所、省辖市科技馆合作校10所。信阳市第九中学和淮滨高级中学成功入选全国科学教育示范校。通过科学教育实验校经验成果和“馆校合作”行动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市在教育“双减”政策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切实提升了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享受优质的科学课,不是城里孩子的专利,我市乡村学校也尽染“科技蓝”。今年8月,在郑州市举办的2023—2024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中,来自豫皖交界的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的3位选手笑靥如花——他们荣获了全国总决赛三等奖。一所乡镇小学能够与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8个国家的5000多名青少年“中原逐鹿”,并获得如此成绩,得益于该校有一位“超能力”科学老师张建涛。张建涛利用有限的条件,成立了充满无限创意的校科技馆,带领着孩子们在一个又一个实验中探索科学的奥秘。两年来,张建涛还受邀到县城和周边乡镇学校上科学课30余场,受益学生3万余人次,点亮了孩子们科学的梦想。

“科技蓝”引领信阳教育未来,传承“中国红”则是赓续革命血脉的关键。我市依托红色基地,创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62个,开展红色研学旅行10000余场次,在实践体验中巩固和深化广大青少年理论认知、坚定理想信念。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我市编写《大别山红色故事选编》,利用重大活动或重要节点,讲好“大别山精神”,讲好“四史”;主办“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深化乡土教育 厚植家国情怀”有奖征文活动,为老区人才染上最美“中国红”。

我市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树立“大思政”理念,厚植红色底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年来,全市有3名同学获得省“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1人获省首届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特等奖。

“信阳的基础教育已经成为一张名片,职业教育正在加速发展。我认为关键在于信阳市历届党委政府久久为功、用心用情办好教育的执着追求。”2024年河南两会期间,市委书记蔡松涛在谈起信阳的亮点时,脱口而出的是教育。正是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等原则,推动全市教育不断实现突破,为老区基础教育镀上一层闪亮的“品牌金”。

2024年,全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理科第二名再次花落信阳,全市高招名校进线人数实现新突破,高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空军招飞录取飞行学员33名,稳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基础教育信阳品牌擦得更亮。

“中国红”彰显育人底色,“科技蓝”映照老区未来,“品牌金”辉耀着信阳基础教育夺目的光芒。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