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云 文/图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急诊科,一座暗夜里永不熄灭的灯塔,它不仅是医院最为紧张和繁忙的阵地,更是医者与患者携手奋战的前线。
在信阳市中医院急诊科,杜文周医生坚守急诊一线12年。这期间,他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以爱心润泽患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守护生命的“特种兵”。
昨日,记者在信阳市中医院急诊科见到杜文周,瘦削的身材、黝黑的皮肤、不善言辞的初步印象很快被打破。进入工作状态中,杜文周马上显露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高度专注。在这里,每一秒都重若千钧,关乎生命。
这守护生命的千钧重担,杜文周已经扛在肩头多年。1988年出生的他自小就向往披上治病救人的那一袭白衣。2012年,杜文周从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毕业后,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守护生命的征途,至今已在急诊科默默奉献了十余载。
急诊科,这个医院里最紧张、最忙碌的科室,对杜文周而言,却是他施展医术、守护生命的舞台。在这里,他不仅以仁心仁术挽救患者的生命,更在社会上传递了医者仁心的温暖。
近一年来,一对来自平桥区高梁店乡的夫妇与杜文周结下很深的医患缘分。这对双双罹患尿毒症的夫妇因病致贫,家中还供养着一个上大学的女儿。但屋漏偏逢连夜雨,罹患尿毒症的男主人被脑梗死再次击倒,夫妻二人双双入院,生活陷入困窘。杜文周得知后,不仅每天为患者送饭,还积极送患者去透析室透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他的善举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患者的心。
作为急诊科的“特种兵”,杜文周每天面对的是各种突发状况和急难险重的任务。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出急诊20余次,此外,还有急诊门诊坐诊和急诊监护室的查房等日常工作。面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他始终保持着冷静与坚定,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为每一个患者带去希望。
但在急诊科,医护人员竭尽全力后的无力回天总是让人心痛。曾经因肺栓塞导致3次心脏骤停的一名女患者让杜文周记忆犹新。“前两次都抢救过来了,最后一次还是没能抢救回来,她很年轻,孩子才9岁……”谈及此事,杜文周难掩眼中的黯淡。
“我们必须跑得很快,只有跑得快,才能从死神手中抢回我们的病人!”不善言辞的杜文周坚定的一句话让人动容。每一次的抢救都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医生责任的重大。于是,在守护生命的征途中,他始终孜孜以求。
去年,杜文周荣获医院“医德医风标兵”称号,这是对他多年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最好肯定。在急诊科这个充满挑战与未知的地方,杜文周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患者的关爱。他深知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随时待命、随时出发。因此,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只为了确保在患者需要他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赶到。
采访最后记者得知,杜文周的妻子戈晶晶同样是信阳市中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忙碌的夫妻二人因为工作,分给家庭和孩子的时间与精力很少。家中两个幼小的孩子全靠杜文周年近六旬的母亲照护。来自家庭的支持,让杜文周与妻子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携手并进,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专注前行。
当所有的苦难都被温柔以待,当所有的绝望都被奋力改写,急诊科里就孕育出无限的温暖与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杜文周将继续在急诊科这个战场上奋斗不息,用他那双充满爱与希望的手去抚平更多患者的伤痛,去守护更多生命的奇迹。他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有担当,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为更多患者带去安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