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郝堂,郝堂


郑能新

石板路,土坯房,古树老井院中央;一条清溪穿村过,两边荷花绽芬芳……

脚步迈进郝堂,就像走进了一幅藏在岁月深处用水墨勾勒出带着浓浓古韵的田园画卷。

“狗头门楼老木棂,青砖灰瓦白檐边”。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那些土坯房、四合院,一墙一砖一瓦都透露出沧桑的痕迹。古民居错落有致,土坯房、青砖房交相辉映,依偎在绿荫之下,好些叫不出名字的老树都在这里施舍着慷慨。四合院内,石桌、木椅占据有利位置,彰显它的存在价值。湿漉漉的苔痕和那挤在一角快要磨平了的大磨盘,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它们古老的故事。青藤缠绕着老树,仿佛是时光的手指,巧妙地编织着历史的年轮,带人们回味岁月峥嵘……

几家门楼的对联,十分抢眼。“醒竹伴禅影,睡莲听佛音。”“片纸能缩天下意,一笔可画古今情。”字体遒劲,意藏禅机,那种透悟和旷达深深蕴含其间。在乡村,能够见到这样的对联,确实让人出乎意外。

悠长的石板路,每一步踏出的都是一段历史的回响,这回音有波澜壮阔,也有低吟浅唱;每一步踩中的都是先人的印迹,静心细听,似乎可以感受到他们彼时的足音和心跳。

路边,不少民间工艺在展示。精美的草编汇成了各种动物、昆虫图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也有传统木工手艺,木梳、挂件、手玩,件件设计巧妙,做工精湛;还有扇上书法、绘画,清新脱俗,灵动飞扬,煞是好看。与其他地方不同,郝堂可以现做现卖,他们传承的是“非遗”,彰显的是文化。以我看来,他们都是郝堂的文化之魂,是这片土地上的真正艺术家。在他们的手中,呆板的草、木,瞬间变得有了生命,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那每一条纹理上都流淌着他们的心血,每一个图案中都蕴含着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手工艺术品,不仅是郝堂人智慧的结晶,更是这片土地上文化的延续。与其攀谈,知道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有不少大学生都加入这个行列,尤其令人欣慰。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一步一步回归。

“打野瞌子”“接下巴磕子”“尖头儿么子”,整整一面墙的郝堂方言,让人忍俊不禁。它们以五颜六色的方式散布于青砖墙面,字里行间中都流动着豫南民俗文化的精髓。

小溪平静地穿过村庄,清澈丝滑,潺潺流淌。如果不是几道围堰打破它的宁静,它可能就像处子一样,毫不张扬。因为围堰的分割,它便形成了小小的落差,从而使得水流更加灵动,也多了几分回响。它,一路轻歌曼舞,奏出了大自然最纯净的乐章。

荷塘里,荷叶亭亭玉立,荷花含苞待放。微风抚过,它们在水面上翩翩起舞,婀娜多姿,为这个古老的地方增添了无限生机,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见有不少店家挂有“荷塘月色”招牌,问友人:“朱自清的大作源自此处?”友戏谑答曰:“那你得去问朱自清。”遂都笑。

郝堂村中心地段,建有白桦文学馆,不大,却也十分精致。门前有白桦和叶楠的汉白玉雕塑,一对孪生兄弟饱含深情、相互凝望,颇得潇洒儒雅之风。

水中步道,随便都能走出或潇洒,或妙曼的迷人姿态;荷边廊桥,不经意就给你留下一道美丽的风景。人说,你在桥上看风景,别人亦把你当风景,真是如此。

不远处那座巍峨高耸的进士牌楼,每一块石头上都刻满了历史的厚重。它们不仅仅是对过往功名的纪念,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它们,不断激励着后来者前行,矢志追求卓越。

郝堂,不仅仅有着漂亮的外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称号早就叫得很响了,更主要的是它还凝聚着厚重的文化灵魂,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它的骨髓中。在这里,每一座建筑,每一条小巷,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郝堂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着人们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份宁静与深远……

或许,这就是人们愿意走近它、亲近它的重要原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