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旅时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让非遗为文旅注入新活力


□周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文化的积淀,是人民的精神寄托,更是血脉的延续。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非遗产品已成为吸引游客打卡消费的要素之一。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热闹非凡,各地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节庆活动,实现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潮汕英歌舞”“打铁花”“赛龙舟”等非遗项目成为各大平台热门话题。在我市诸多文旅活动中,非遗剪纸、竹编制品、石头画等非遗产品也是频频亮相,不仅迅速提升了城市品牌知名度,增加了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也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时下,我们不可否认,非遗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高节奏的生活压力、互联网碎片化信息以及更多年轻人迈入城市,导致非遗传承人严重短缺;游客消费热衷于现代潮流生活方式,对传统非遗的关注度降低。更重要的是,非遗经济价值转化手段单一,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单纯依靠情怀无法持久,需要各种支持。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是解决非遗传承与保护及经济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也是非遗发展的必要措施。笔者认为,让非遗为文旅注入新活力,可以将非遗技艺或元素转化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创商品,提升传承人收入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可以打造非遗主题景区、非遗展览、研学体验、活动展演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非遗文化体验,促进经济发展,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非遗表演打造演艺业态,为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需求。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