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人大视窗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小板凳”上的民主


——息县曹黄林镇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掠影

□本报记者 曹新俊

6月17日,记者走进息县曹黄林镇曹黄林村付洼组小游园,只见绿草如茵,花香怡人,休闲步道、树池座椅等一应俱全。

“多亏了我们镇的代表联络站,他们经常走村入户搜集我们的意见,最终促成了这个小游园的建设。”家住附近的群众刘俊红表示,她非常感谢联络站代表的辛勤努力,让周边群众有了遛弯儿的好去处。

付洼组小游园的建设是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板凳民主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缩影。近年来,曹黄林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说问题、诉烦恼、表诉求、提建议”的“板凳民主会”实践,创新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方法路径。

聚焦“大事” 重要决策大家定

曹黄林镇聚焦全镇公共领域的“大事”,创造性地组建了经济发展、基层治理、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安全发展、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等7个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实行“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互融模式,搭建了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周走访、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履职活动平台,激发了人大代表履职热情,拉近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辖区内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常态化走进百姓家,通过“板凳民主会”在代表和群众之间“铺路搭桥”,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如,在县政府拟建设超限超载检查站项目过程中,曹黄林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党员和群众代表逐户上门,深入田间地头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多轮“板凳民主会”“乡情乡音拉家常”,最终推动项目方和征拆群众达成协议,既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又保障了全县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注重“小事” 乡村治理大家管

在村级公共服务“小事”方面,曹黄林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依托全镇21个中心网格、106个单元网格设立“小院板凳会”,形成“人大代表+网格长+网格员+小院院长+农户”的基层组织联系服务架构,让人大代表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最大限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民生福祉。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中,曹黄林镇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针对群众房前屋后闲置土地较多、公共服务设施少的问题,多次召开“小院板凳会”,组织人大代表与群众围坐在小院里,面对面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形成了修建村级小游园项目的集体民主意见。

“我们通过‘小院板凳会’把群众的诉求收集起来,转化为改善民生、推进工作的具体举措,希望能让辖区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曹黄林镇人大代表、曹黄林村党支部书记杨玉华表示,在人大代表的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下,曹黄林镇群众自发捐献石磙石磨112个、花圃树苗266棵,高标准建成小游园24处,呈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画卷。

关注“私事” 群众事情大家议

“婚丧嫁娶家家有,就从这里破陋习,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自己管自己,不要彩礼少收礼,男女双方都满意……”为遏制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该镇21名镇人大代表兼任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引导群众随礼不超过300元,酒席一律改为大烩菜,每桌餐食不超过300元,让群众既减轻压力,又不失面子。

在村民个人事务、邻里纠纷等“私事”方面,曹黄林镇推荐21名镇人大代表与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组成民主协商调解队,建立“人大代表+法官+警官”调解模式,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或镇信访办、村党支部、村委会反馈的信息,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快速化解辖区内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开启了人大代表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听群众言、知群众心、解群众难。曹黄林镇“板凳民主会”主动回应了群众期盼,推动解决了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彰显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