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以多元之策 筑基层治理之基


□本报记者 夏青云 韩蕾

一湾清水,一棵橡树,成了居民协商议事的好地方。在潢川县付店镇晏庄村,村口那棵110多年树龄的老树,不仅见证了晏庄村的美丽蜕变,更成了晏庄村和谐村风的象征。

“大家最近有啥事需要解决的吗?”昨日,记者来到晏庄村徐庄村民组,刚走到村口,就见到村党支部书记施少强正在老橡树下坐着与村民唠家常,村民们坐在从自己家搬来的小板凳上,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自己的近况。“总的说来也没啥,挺好的。”62岁的杨大爷笑着用“一句话”把大家的情况进行了“总结”。

“我们村里这棵树可了不得,不仅树龄长,而且枝繁叶茂。”看着老橡树,施少强告诉记者,村民们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带着小板凳来到树下“唠家常”,有时也会热烈地讨论着村里的“大事”,往往会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却都能握手言欢。“多年来,大橡树下议事的习惯让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参与议事的积极性更加高了。村里还有妇女议事长廊,再加上‘老树下话心愿’,让村民有啥话都愿意说出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老树下话心愿”、妇女议事长廊,是晏庄村化解基层矛盾的有效手段,既实现了群众诉求有渠道,又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矛盾纠纷调处率、化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大幅度提升。不仅如此,晏庄村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网格长”、政法干警“法治村长”合力作用,做好前端排查,及时召开综治例会,汇集研判矛盾纠纷,提出处理意见,确保让基层矛盾能够“发现得早、控制得好、化解得了”。

为巩固基层治理效果,消除矛盾纠纷成因和生成土壤,付店镇坚持每月办一次“美好付店”饺子宴,扎实开展每季度“三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好妯娌”“好党员”等评选活动。这些文明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日常文化生活,弘扬了正能量、新风尚,而且还拉近了邻里“心距离”,搭建了干群“连心桥”,让矛盾纠纷化解从“化解”真正向“服务”转型,显著提高了群众幸福感。

付店镇结合实际,在多元化解基层矛盾实践中,夯实基层治理之基,实现乡村治理质效的提升,是潢川县着力提高基层治理规范化、法治化、系统化、专业化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缩影。

近年来,潢川县高度重视政法综治工作,扎实推进县、乡、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实战化建设,致力让综治中心成为平安潢川建设的“参谋部”、各类线索信息的“收集站”、防范安全隐患的“桥头堡”、化解矛盾风险的“议事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指挥部”、为民办实事的“连心桥”。目前,全县21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已全部完成“三室一厅”阵地建设。

潢川县按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网统管”工作要求,以一个网格服务1000人左右标准,或常住300户至500户为一个网格的常规标准进行划分网格,基本上遵循了“规模适度、无缝覆盖、便于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将基层治理手段延伸到城乡每一个角落,基本实现“综治中心+网格化”的治理模式。

潢川县在“一走访、三例会、四协同”的矛盾排查措施的基础上,落实“1+1+3”推进机制,即采取数字化赋能、网格化管理等科学方式,助力基层矛盾纠纷综合治理,推进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实现信息共享、高效流转,将矛盾化解在老百姓家门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平安潢川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