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松
一块精制的“牛气冲天”的书法牌,悬挂在浉河公园东门左侧“杨氏牛肉丸子汤”的店中央,让人产生震撼。由店主老杨引见,笔者造访了书法作者马立国,探访了他书法逐梦的历程。
1956年,马立国出生于平桥区长台关乡。上小学时,语文老师教他们用传统“永字八法”的点横竖撇捺等笔画组成一个楷体汉字,指导他们用正确的坐姿和握笔方式,把汉字写工整。马立国非常听老师的话,认真摹写的字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父亲为鼓励他仨兄弟把字写好,买了一方非常好看的砚台,说:“谁的字写得好,就奖励给谁。”马立国得到了。在表扬、羡慕、获奖的氛围中,把写好汉字当作课外乐趣的种子就种上了他幼小的心田。
于是,课余时间、周末、假期,别的同学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时,他在练习写字。有纸在纸上写,无纸在桌上写、腿上写、空中写……很快就有邻居请他写春联、杂联等。此时,老师又告诉他说,马娃子,字写成艺术,才是书法。你知道唱歌容易,歌唱难吗?书法可比写字难多了!要达到书法阶段,你就得读书法知识和理论书籍,必须在先摹写后临写古人的书帖中掌握书法的“字法、墨法、笔法、章法”的四法要求,并长期不断地练写才行。
父亲从各地的书店、书摊上买回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书法大家的书帖和自己工作后买回的《中国汉字五千年》,他都视为珍宝。
知识和理论书籍难啃,他用“文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精神去攻读。不懂的地方,他请教老师解难。逐步地,他知道了由仓颉造字,中国汉字经历了甲骨文、大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字体的演变;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社会生活风尚的不同,还出现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古,明尚个性和之后的尚变。从中他知晓了真草隶篆行各种字的书法虽有共同的法度,但书者的情怀不同,审美的观念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风格和个人的艺术特色。
临写各类名帖时,他全心进入书帖,不是一个字一笔一画地去临,而是把字的结构、着墨和用笔的起运转收全部读进头脑里,让手指产生记忆时才去临写。一本书帖的字全部临得似帖时,再换另一种书帖去临。白纸不足,他将收集的旧报纸、能写字的废纸、树叶拿来练,还将自家的一块门板当纸,用水作墨去练。他说书艺是用时间“煮”出来的。工作之余,他不钓鱼,不打牌,不恋饭局,不和别人闲聊去练书艺。有朋友问他,你这样练书艺,心中烦不烦,身子累不累呀?他说,正如前辈书法大家说的那样——书帖就像一服良药,夏天能止热,冬天能止寒,徜徉在帖林之中,人就神情飞扬,飘飘欲仙,那种快乐之感是外人难以体会到的,哪还有烦和累的感觉呢!
日久天长的练书法,使他的书法,书谁像谁。尤其是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他写出来,让人难辩是原帖,还是他的临写。他刻印出来的蜡版文字简板,有人用来作字帖;他书写的墙板、板报,字体多样,让人啧啧称赞。
此时,也不乏书法同好提醒他,你临写的书法再好,也是原书者的第二,不是创新,你何不再造一体属于自己,为祖国的书法百花园再添一株新花呢?
一语点醒梦中人,他下决心自费到清华大学高级书法研究班进修。期间,他拜访了中国书法大师——中国书法院副主席马西京。马西京对他耳提面命:“继承发扬前人的书艺是基础功夫,创新必须从临帖别人中走出来,还得加上自己的字外功夫,而字外功夫是谁也帮不了你的。”从中,他悟到,前人的书法技艺,现在只能为字铸形,只有融入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为书法塑魂。如他写山河,心中就有“江山如此多娇”;写人民,心中就有“六亿神州尽舜尧”;写奋斗,心中就有“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写对世界的理想,心中就有“环球同此凉热”……进而联想到当下的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景无限”的发展图景。再提笔书法,就产生了意在笔先之效,书法就具有生命的张力、气韵的圆融和神采的飞扬。他的书法风格就被书法界评价为“刚健险劲,纵逸奔放,章法舒展,风神潇洒,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艺术个性卓立于时代书坛”,还获得了马西京“霞波撼风舞”的赞许。
同时,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外也产生了影响。如有一位日本友人,见到他的书法作品,愿以一个留学生一年的学费来购买;一位来华的印度人见到他的书法作品,弯腰九十度,让他摸顶。2014年,他作为中国书画家研究会、北京翰墨一品堂书画院、法国书画家协会特邀嘉宾,应巴黎奥尔尼苏博凡市政府、法国书画家协会、欧洲时报文化中心的邀请,参加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相关活动……
因此,他也由2011年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增选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河南省分会副主席,多次在省内和全国书法大赛上当选评委。笔者问及马立国对未来的想法,他说,我是中共党员。国家有梦想,我肩上有责任,我别无他技,只能以书法艺术为强国事业添彩,也为自己的晚年初心永驻感到安然!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