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从手工作坊到流水线


□本报记者 杨长喜

“别看现在是流水线作业,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手工作坊。”昨日,在罗山县楠杆镇楠杆村元宝德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敬保这样说。

张敬保说的流水线,是元宝德家庭农场的豆油皮生产线。生产线上,工人先是将加工好的豆浆倒入特制的平底锅里,30分钟后,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工人将豆油皮从锅里挑起、晾开;晾开后的豆油皮,再送至烘干车间进行烘干;最后进行分拣、包装、销售。

豆油皮生产上流水线,是张敬保兄弟三人的“创举”。2017年,兄弟三人联合成立了家庭农场,每个人名字各取一个字谐音,农场就叫“元宝德”,主营业务就是豆油皮加工销售。农场成立之初,兄弟三人就将销售渠道瞄准到线上,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开起了网店。几年的坚持,农场的豆油皮凭借良好的口感和稳定的品质打出了名气,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2023年,楠杆村想盘活闲置的村小旧址,家庭农场也有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家庭农场在村小旧址上建起了新厂房。“咱要干,就干不一样的!搞流水线生产。”兄弟三人合计着。豆油皮流水线生产,附近没有先例,远处的也没有听说过。于是,大家伙儿便自己琢磨、设计生产线。张敬元有广告公司,是流水线设计、加工的主力,其他两人帮忙提建议。一番操作下来,除了锅炉等少数设备,流水线设备基本上都是三人琢磨出来的,生产出来的豆油皮,口感也一如既往稳定。

进行流水线生产后,豆油皮的生产效率明显提升。据张敬保介绍,目前,流水线每天能生产豆油皮3万张左右,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加上春节期间是消费旺季,产品销售形势也很不错。与此同时,农场不断完善生产标准化,积极申办农产品“三品一标”,积极推进产品进入商场、超市,并计划通过抖音直播等形式拓展销售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村集体经济+公司’模式,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豆油皮生产为核心,打造一个集豆制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直播带货、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对于未来的发展,张敬保兄弟三人这样规划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