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金
朱元璋年轻时是一穷光蛋。一年过年,他身无分文,想在肉铺里赊几斤肉过年,老板不肯,他说那赊一个猪头吧(古代猪头很便宜),老板猪头也不赊。朱无可奈何,随手在街道墙壁上写上一首打油诗:
可怜可怜真可怜!
别人有年我无年,
赊个猪头要现钱,
有朝一日当皇上,
每年我过两个年。
想不到朱元璋后来真当上了皇帝,这一年快过年了,他想起曾经写在墙上的打油诗,为了自己的金口玉言,他颁旨,从今年起过两个年,一个小年,一个大年。当时已是腊月廿二了,就定在明天腊月廿三是小年。由于交通不便,圣旨传到南方迟了一天。所以就有了北方人小年是腊月廿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腊月廿四。传说只是传说,无法考证真伪。但北方人腊月廿三过小年,南方人腊月廿四过小年是真的。
农历腊月廿三,小年,我们这里不叫过“小年”,叫“祭灶”。据说是新旧灶王的交替之日。意思就是说每年都会有一位灶王观察此家人在人世间的善恶。此日也是灶王向玉皇大帝禀报此家人在人世间的情况。若是恶的话,则会施加惩罚。若是善的话,会得到上天的祝福和赏赐。这天,人们会进行扫尘等一系列备年措施,之所以被称为“小年”,因为这天是新旧交替的重要日子。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腊月廿三夜也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故有“廿三,祭灶官”之语和“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廿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这天或提前,家家户户都到街头买回专制的“祭灶糖”,于晚上敬献祭灶,意为粘住灶王爷嘴,免得其上天瞎汇报。同时燃鞭放炮送灶神。祭灶用罢的祭灶糖,一般都与爆米花搅在一起握成团子,分发给家里的小孩或大人吃。按传统观念,祭灶日为新年的前奏。
祭灶这天要对厨房进行大扫除,把旧的灶王爷画像揭下来,连同火纸一起烧掉,即送灶王爷上天。灶王爷两边的对联一般是绿色的。祭灶这天,锅簰子(锅盖)要么换新的,要么刷洗干净。厨房、锅台也要彻底清扫干净。大多家庭锅灶祭灶前都会扒掉重支。这天,吃过晚饭,刷洗完毕,要在灶王爷面前摆上水果、灶糖等祭品,焚香烧纸,嘱咐灶王爷上天要尽拣好话说(素有“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的歇后语,但人们还是希望他光说好,不说坏),保佑来年全家一切顺利,健康平安。这些事情都是一家之主一人完成,其他人早早洗漱休息。
祭灶的第二天,水果之类的祭品可以一家人分而食之。
南方北方祭灶有别,北方人腊月廿三祭灶,南方人腊月廿四祭灶。北方人祭灶有“庄稼三,买卖四,贼过六”的说法。即:种庄稼的农民腊月廿三祭灶,做生意的商人腊月廿四祭灶,小偷腊月廿六祭灶。其实即使是小偷,也不会大张旗鼓地腊月廿六祭灶。
祭灶这天要放鞭炮,吃团圆饭。在外地的家人再远也要赶回来,不然来年没有口粮吃。说是挤在外面去了!这是农人片面理解,以为祭灶是“鸡罩”,人像鸡一样,被挤在鸡罩外面就会没有食吃。其实祭灶不是“鸡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