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锲而不舍深化作风建设


□本报记者 王凌云

惩防并用,纠树并举,把“看不见”的作风,落实在“看得见”的治理上。

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剑指“四风”顽瘴痼疾,突出“防”“治”结合、“纠”“树”并举,驰而不息在抓实、抓长、抓常上下功夫,以锲而不舍的决心和毅力,努力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

纠风肃纪,剑指“四风”痼疾

作风建设,绝非领导干部“一己小事”。领导干部的事业观、是非观、地位观、政绩观,是党风建设的“风向标”,是作风建设的“显微镜”。

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我市聚焦“四风”隐形变异问题,紧盯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明确51项内容开展专项整治,从严纠治“虚、躲、冷、粗、假”等顽瘴痼疾。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我市对“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督促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共排查相关问题44个,已整改完成36个。配合中央纪委、省纪委监委严肃查处层层加码、考评过多、“面子工程”等问题,全面深化整改。

重拳纠治“四风”顽疾,全市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2起,处理105人;紧盯节点开展督导检查,严防“节日病”反弹回潮;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监督检查“过一遍”,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133起,处理223人。

治乱从严,深化重点整治

强化监督、完善机制,前置“哨口”、惩防并举,我市以系统思维,打出了正风肃纪“组合拳”。

屡禁不止、反弹回潮,“禁酒令”有禁不止成为作风建设中需要“抓常长抓”的治理难题。全面开展严肃整治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饮酒、酒驾醉驾问题专项行动,全市起底问题线索1107件,处理1048人,开展警示教育2271场次,签订拒绝违规饮酒、酒驾醉驾承诺书15.8万份,有效推动令出必行、令行禁止。

整治,目的在于“治”。为堵塞漏洞,我市强化联动机制,督促财政、审计部门加强对各单位发放津补贴、“三公”经费支出等进行监管检查、审计监督。建立基层党风政风工作联系点机制,对纠治“四风”情况进行观测,收集采纳意见建议32条。深化通报曝光机制,全市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131起200人。

机制上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才能实现“人、制、物、效”的统一。全市完善“协作区+乡镇(街道)纪(工)委+村级廉情监督员”机制,10个县区216个乡镇完成“三化”建设任务,并将集体资产超千万元的217个重点村(社区)纳入提级监督范围。

作风建设要想“看得见”,须从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迫切需解决的民生问题改起。

紧扣民生选题,写好执纪为民“文章”。2023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境、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9大领域,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查处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68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14人,党纪政务处分315人,通报典型案例37起。

树正导向,激励担当护发展

作风建设,就是要让群众有靠山、干部有导向、发展有保障。

过去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三重一防”,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明确17项重点任务、细化78项监督措施,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428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775人,信阳在全省相关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过去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突出“严管厚爱”,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6141人,其中第一二种形态分别占46.6%、44.8%,推动实现惩治极少数管住大多数的目标。

过去一年,市纪委监委聚焦“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修订《信阳市容错免责事项备案实施办法》,规范备案流程。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党员干部澄清正名,狠刹歪风邪气,做好被问责干部的跟踪回访工作,真正为履职者保驾、为建设者护航。

过去一年,市纪委监委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出台20条监督措施,深入开展专项活动,选择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围绕17个重点监督事项,推动解决问题144个。对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一律严查快结,全市办理案件198件,党纪政务处分245人,切实为老区高质量发展强化纪法保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营造“严的氛围”、树牢“实的导向”、激励“干的担当”,我市将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努力把作风建设“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