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瑜
作家冯杰好玩。他看清明上河图时间久了,夜里做梦大概进入了清明上河图里,和里面骑驴的人坐在一起吃了一碗宋朝的羊肉汤,然后梦醒之后,将梦里和那些人聊天的内容录了下来。大概便是这本《闲逛荡:东京开封府生活手册》。
阅读冯杰的方式有多种,但我个人以为,《闲逛荡:东京开封府生活手册》这部书适合在晚上读。夜深人静,手机上的短视频和段子都看完了,需要静下心来,和冯杰对话。
清明上河图上有一家店铺,叫做“王家罗锦匹帛铺”。生意不知如何?冯杰大概在梦里路过的时候,看到那店铺里的生意相当冷清,也的确,在冯杰生活的中国当下,电商把一些服装店的生意抢走了。冯杰兄心地善良,于是,他把《水浒传》中的史进找了过来,让史进家里的门客到这家店铺里去做衣裳。
不仅如此呢,冯杰还派晁补之采访了这家店铺的主人王复春,并根据店主人口述,出版了一册《裁云过眼录》的书。
冯杰把研究清明上河图的行为称为在一张图画中“闲逛”。逛的时间久了,人会有一种时空的穿越感。比如,冯杰会对比清明上河图上的猪肉价格。冯杰根据苏东坡的一则玩笑推测出宋朝的猪肉价格是一百二十文一斤。原因是,苏东坡有一次和他的朋友顾子敦开玩笑,因为他的朋友顾子敦很是肥胖,趴在桌子上午睡时姿势像一头猪,于是,苏东坡就在友人午睡的桌子上写下“顾屠肉案”四字,并扔出三十文钱,对着顾子敦说:“快片批四两肉来。”三十文四两,而宋朝时一斤相当于十六两,所以,一斤肉的价格是一百二十文。
别人看清明上河图,大多在意人物的造型,工笔的街道和房屋,而冯杰研究的是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生活和饮食概要。逛的时间久了,冯杰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苏东坡在清明上河图中,只能吃到下面十二种蔬菜和水果——菠菜、莴笋、西瓜、黄瓜、胡豆、大蒜、芫荽、葡萄、石榴、小白菜、卷心菜、胡萝卜。而苏东坡吃不到的蔬菜有:番茄、红薯、青椒、玉米。
冯杰最厉害的,是他在逛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查清楚了这张著名的画作上面,一共有多少个人。据冯杰兄的细查,清明上河图上面,一共有人物824人,牛马骡驴95头。可是,有一个日本人,曾经考证出,清明上河图上面,一共有1643人,而在这一千多名人物中,清明上河图中,女性人物仅仅只有15人。可以想象,在宋朝,女性是不允许在大白天逛街的。
《闲逛荡:东京开封府生活手册》一书,是冯杰的读书笔记,又或者是读画笔记。冯杰将阅读苏东坡、《水浒传》以及所有与宋朝生活有关的经验,全都录在了这部作品中。翻开这部书,在冯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外,我们也得以了解一段段宋代的生活常识。比如清明上河图中最为著名的孙羊正店。为什么叫正店呢?因为在宋朝,除了正店,还有副店的。副店是不能卖酒的,而只有正店,才有酒喝。这是政府的文件规定的。
冯杰还通过对宋朝野史的阅读,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宋朝店铺的秘密。比如,在宋朝,大多数店铺的门口都会悬挂一盏红栀子灯。然而,如果有的店铺的红栀子灯上面还盖着一个用竹叶子编成的灯罩,那么,这就是另外一种意思了。
冯杰熟读苏东坡。除了关心苏东坡在宋明能吃到什么样的食物之外,冯杰还考证了一下,苏东坡兄在东京城生活时最喜欢在哪条街巷上散步。果然,冯杰找到了证据。因为苏东坡有诗一首,诗的标题叫作《送颜复兼寄王巩》,这是一首长诗,诗中有这样两句:“君知牛行相君宅,扣门但觅王居士。”王居士便是王巩,而王巩当时居住在东京曹门外的牛行巷。所以,冯杰据此诗推断出,苏东坡的散步路线图。
这是一部亦庄亦谐的散文集子。作者冯杰人到中年,有了打通时光流转史中的变化与不变。变化的是我们生活的用具,看到的人和物事,而不变的,是人性中永恒的风骨与幽默。
阅读《闲逛荡:东京开封府生活手册》时,我总会想到我在开封念书时遇到的人,总觉得,冯杰在清明上河图里闲逛的时候,遇到的那些在清明上河图上忙碌的人,他们的后代一直就生活在东京城里。他们遇到黄河泛滥,外出逃生,等到灾情缓和,又都一一返回。这就是河南人的生活习惯,他们恋家,一代一代地在一个贫穷的地方赓续着他们的人生和故事。而我也是这张清明上河图里的人的某一个人的后代。这样一想,便又觉得,冯杰兄没有写完的故事,或者,将来我也可以去续写一下。
冯杰在一张图画中的闲逛,几乎是给这张千古名画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而所有阅读者,都会从这本书中看到自己所喜欢的领域。比如穿衣打扮,比如酒店位置,或者是饮食癖好。
而我最喜欢的,是冯杰将一张平面的画作解说得有声有色,还将自我的生活与千前之前的东京建立了联系。我甚至觉得,他在数清明上河图上的人的数量的时候,会不会把他自己也数了进去。因为,他本来就在这张图里面闲逛呢。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