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宇
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企业,每一个人主动拒绝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塑料制品,拒绝“白色”污染,积极从个人做起,实现全民共同行动。
“地膜盖一盖,增收几百块”。在我市广袤的乡村大地,随着全省“禁限塑”推广,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成为农业生产的首要选择,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
2023年12月1日,《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经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随着“禁限塑”在我市深入推进,从政府层面,到民间社会,再到普通市民,迅速凝聚共识,以身作则,加快推进“禁限塑”在全市落地见效。
就在1月11日,全市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召开,持续把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作为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全力以赴落实好国家和省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如何推动全市各职能部门承担落实“禁限塑”各项工作?这次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市生态环境部门通过研究制定塑料污染治理督促检查联合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联合督查专项行动;市城市管理部门建立完善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处置再利用;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加快培育引导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制品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对农用薄膜的使用、回收进行监督管理;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快制定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方案,牵头做好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
一面是每一个职能部门打好“组合拳”,共同推动“禁限塑”落实,一面是在“禁限之际”抢抓发展之机,在全市大力推动可降解塑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19日,信阳市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探讨分析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和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情况,探索打造可降解塑料产业“信阳模式”,形成产业生态系统。
“我们敏锐地抓住政策红利期和产业发展风口期,招引落地像华哲经纬这类生物可降解制品生产基地项目,加快培育生物降解产业,有利于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双碳’目标要求。”羊山新区、信阳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谈及如何在我市推进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健康发展时,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这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多方协作,积极推进城市垃圾科学分类,引导居民形成绿色消费习惯,细分降解材料应用市场,统筹农林剩余物资源形成生物基原材料,构建可降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
创新拼搏当前锋,比学赶超建新功。我市以全省“禁限塑”全面实施为契机,在深入落实各项管理规定的同时,立足推动产业绿色崛起、走绿色转型道路的发展理念,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着力打造可降解全产业链,持续做大做强绿色制造产业,为实现“两个更好”绚丽篇章注入新动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