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童 文/图
1月18日,农历腊八节,浉河区湖东街道报晓新村社区美好邻里中心里暖意融融。居民们一起喝腊八粥,观看自排自演的文艺节目。
“大家在一起可不是过腊八节这么简单。”报晓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露婷说,“这是我们社区首届‘邻里节’!”
当日下午4时,志愿者们熬好了腊八粥,首先是把盛好的腊八粥送给社区户外劳动者——社区里的保安和环卫工人。
余大妈夫妇在社区里做了十几年的环卫工人,接到志愿者送来的腊八粥时,她感动地说:“家里条件不好,我们也没这么讲究过,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腊八节这天喝腊八粥。”
喜庆锣鼓、幼儿舞蹈、二胡齐奏、小合唱、新疆舞……居民们自排自演的文艺节目相继上演,精彩不断,掌声不断。社区里的很多老人都赶了过来,大家一起唠家常、看演出……
夏自强是社区里老年文艺队的队长,当天他指挥并领唱了小合唱《祝福祖国》。“我也是志愿者,更是文艺爱好者,我不喜欢自娱自乐,大家都在一起玩儿才开心。现在社区条件好了,人少的时候,我们就到老年大学那边排练;人多了,就到邻里中心排练,都住在院子里,很方便。”他高兴地说。
大家在台上演出时,周文秀老人在一旁为大家做服务。原来她是社区里32号楼的楼栋长,社区里有啥事都是她在热心联络。她说:“今天这个‘邻里节’办得好啊,方便了大家的交流,希望以后邻里之间能经常一起活动。”
王金虎是社区里的电工,谈到社区里的生活,他很是感慨:“我们小时候,邻居之间像一家人一样,吃顿饭都要串几家门。说真的,现在条件好了,有时候住对面的两家人都不知道对方是谁。自从社区邻里中心建成后,来这里找乐的居民越来越多了。我没事就会来当志愿者,看大爷大妈打牌、下棋,能帮助来这里玩的居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很开心。”
记者手记
邻睦风亦暖
□马童
报晓新村社区组织居民一起过腊八节——也是社区首届“邻里节”。“邻里节”一说,令人耳目一新。笔者网上查阅一番,发现虽未有明确“邻里节”之说,但有不少社区已开始组织相关活动,且备受点赞。
中国人素来讲究邻里和睦,与人为善。远亲不如近邻、邻睦风亦暖等,都在传达着睦邻友好的意义。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住进高楼里的人们突然发现,传统的邻里关系不见了,“近亲不如对门”的关系已经很少了,一个单元的邻居相见也大多是在电梯里。人们深居简出、互不打扰,进而导致人们相互防范、互不信任,谁家有困难也不能随时相互帮助,甚至于家里突发不测,近在咫尺的邻居也无法及时出手相救。
孟子有言,“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相信这种生活环境是每个人所向往的,但受现代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邻里间互动联络还需要新的平台。
这就需要以街道和社区为主导,多组织开展一些类似“邻里节”这样的活动。街道、社区既有良好的资源和成熟的平台,又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公信力,加之基层成熟的组织和管理系统,容易为居民认同和接受,也更有社会影响力。而社区“邻里节”此类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能够回应群众关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也能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