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法治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张素:扎根基层 初心不改


人物小档案:张素,女,中共党员,2011年进入平桥区法院工作,现任明港法庭庭长。一份坚守,一份担当,从书记员、审判员、员额法官成长为一名法庭庭长,无论岗位怎样变化,她始终坚持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秉承“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服务辖区群众,为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奉献自己的汗水和青春。因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荣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办案标兵”等称号。2023年,她调解各类案件共计162起,被信阳中院评为第三季度调解之星。

□杨烨然

“恒有初心者,时光不欺;情系人民者,人民笃信”。这是张素多年坚守的理念。

风雨兼程,扎根基层的“铁娘子”

入职以来,张素一直奋战在审判第一线,不论何时何地,她总是无怨无悔,恪尽职守。2018年,因院里民事审判压力大,她从一名刑事法官转为一名民事法官。作为民事审判的新手,源源不断的案件没有留给她太多的时间去适应,一切都是边学习、边办案,摸索前进。2021年,她又服从组织安排,被下派到案件最多、距离最远的明港法庭工作。法庭是基层法院的前沿阵地,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案件繁杂琐碎。作为一名女法官,寒来暑往,披星戴月,她从不叫苦叫累,常常开玩笑地说道:“我不是在法庭,就是在去法庭的路上!”

在审理一起因祭祀烧纸误燃葡萄园引发的侵权责任案中,张素多次前往墓地及葡萄园进行现场勘察。因葡萄园几经转手,现场情况多次发生变动,为确定案件争议焦点的关键证据,查清事实真相,她深入当事人所在村进行调查,一遍遍地走访村干部、邻里乡亲及相关知情人,听取民声,还原实情。由于被告在事故发生后被查出身患癌症,经济较为困难。为切实化解矛盾,她又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面谈调解。最终经过不懈努力,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葡萄园园主获得了相应的赔偿;被告也如释重负,直言法官解决了他的一块心病。

案子结束后,原被告都表示要好好感谢张素,都被她一一谢绝。她表示:“排忧解难,依法裁决,这是一个法官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就像天降甘露不需要大地回报一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服务宗旨,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润物无声的真诚。

温情调解,辖区群众的“贴心人”

多年的基层工作让张素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在她看来,派出法庭化解的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样的小事办不好,影响着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人民法庭的法官,务必以“枫桥经验”为指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才能充分了解案情背后的隐情,圆满化解纠纷。

在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中,李某兄妹五人父母离婚,后父亲又因车祸去世,奶奶与已经成年的大姐一直照顾李某,其余兄妹跟随母亲生活。后来奶奶年事已高,无力承担李某的抚养重任,与李某母亲就抚养费问题产生矛盾。初步了解案情后,张素与奶奶所在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取得联系,了解其家庭状况,后又联系李某母亲所在社区,调查其经济状况。她与助理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到村里、社区及学校走访,根据案件双方的实际情况制定调解方案。她深知,该案件表面是抚养费纠纷,背后却涉及亲情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重要的社会性问题,只有彻底消除孩子与母亲多年来的隔阂,在母亲能力范围内确定其应承担的抚养费金额,双方才能重拾亲情,矛盾才能彻底化解。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李某母亲每月支付1000元抚养费,李某继续跟随奶奶生活。无论是双方当事人,还是村里、社区对此调解结果都很满意。

“每当华灯初上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想起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后的激动情形,让人充满成就感。我们办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保的是‘万家灯火’明。”每调解一起案件,张素都不禁感慨。

普法强基,守护未来的“张老师”

为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主动适应普法宣传新形势,张素在办案之余还兼任明港镇第四小学法治副校长。无论庭审任务多么繁重,她都会定期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上法治课。

担任法治副校长期间,张素主动分析学校和师生需求,理清学校师生匮乏的法律知识,协助学校开展好法治教育、学生保护、预防犯罪、依法治理等工作,实现送法进校园无缝对接。针对法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教师、家长群体,她根据不同层次普法对象需求,创新“订单式”普法,精心设置不同专题内容,编写普法提纲。根据所任学校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法院审理的案件及自己在办案过程中的经验等,她用通俗易懂、简洁有趣的演讲风格,诠释了电信诈骗、毒品预防、校园欺凌等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引导孩子们自觉尊法守法,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张老师”。同时,对于赡养、抚养、邻里纠纷等典型案件,她还会以巡回法庭的形式,将庭审开进村部、社区,邀请村民参加旁听,解答群众法律疑问,起到很好的法治宣传和警示教育作用。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一名基层女法官,张素行走于田间地头,下沉到车间厂房,用脚步去丈量人情冷暖,用法槌敲出审判温度。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