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视窗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深刻把握“三个务必”思想的五重逻辑


□朱同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是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我们党向全体党员发出的最新政治动员,也是党面对新的历史性转折对作风建设重心的新思考、新阐发,具有特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价值逻辑和世界视野。

历史逻辑:党百年作风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党的生死存亡,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主线。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经过艰辛探索,付出惨重代价,最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同时也确立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优良作风的历史起点。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延安开展了以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为重点的整风运动,之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确立为党的优良作风,对党的作风建设作了高度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进一步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通过开展“三反”“五反”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又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算合格的问题,为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破题立论。此后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命题,形成党的作风建设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颁布中央八项规定等重要文件,着力加强作风建设的制度保障。同时,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遏制了不正之风在党内的滋长,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局面。

“三个务必”思想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基于对我们党百年作风建设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持续完善和深化,也必将引领党的作风建设不断丰富和向前发展。

理论逻辑:“两个务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务必”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要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的根本立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的对象是人民,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为解放全人类的理论,人民性是其本质属性,在这一点上二者是高度契合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的思想自觉,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最好诠释与发扬。“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优良品德,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重要法宝,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完成使命所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体现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斗争性与同一性。我们正是在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可以说,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三个务必”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务必”思想最重要的另一个来源则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号召。由此不难发现,“三个务必”之中的“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则是直接来源于“两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弘扬。

现实逻辑:时刻保持“赶考”清醒的思想自觉

“三个务必”思想的提出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问题意识,必须从时代与现实中加以把握。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只有做到“三个务必”,持之以恒地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才能在面对各方面风险挑战时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才能更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三个务必”思想正是基于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思考而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时刻保持“赶考”清醒的思想自觉。

价值逻辑: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有力武器

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只有50多位党员,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9800多万党员的全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其成长壮大来之不易。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应该保持清醒,越应该思考如何长期执政下去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全党在面临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下,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解决好如何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使党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使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根本性问题。

“三个务必”聚焦“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系统阐释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党在新时代如何继续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又一重要举措,对我们党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根本方法和有力思想武器。

世界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指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也拥有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宽广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以对人类社会休戚与共、同舟共济的深刻认识,坚持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内核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站在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方面,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我们党对于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对于促进人类和平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然会遇到种种非议与责难,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具有更加坚定的战略定力,更加坚强的领导能力,更加敏锐的洞察能力。

作为致力于以天下为己任,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提出“三个务必”正是基于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拓展世界眼光、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努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而提出来的。

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三个务必”思想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省思,是新征程上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坚定与自信,是应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应该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丰富内涵,把握蕴含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价值逻辑和世界视野,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自觉将“三个务必”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努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信阳农林学院团委书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