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流行语,流行了什么


□李浩

不久前,《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等“热词”榜上有名。

有人说,“要读懂中国,先读懂十大流行语”“读懂了十大流行语,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诚然,流行语客观地反映了年度语言现象,认真解读这些“热词”,就能从中洞见时代表情,感受发展脉搏。

要解读,就要明白流行语究竟流行了什么。

流行语,流行的是时代的脉搏。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解构与重构的进程,来势汹汹、风起云涌。关于解构,这一年,“人工智能大模型”横空出世、风头无两,我们与ChatGPT对话,思考关于人类是否能被“替代”,以及背后就业和安全的大命题。关于重构,这一年,年轻人试着把“自我不足”变成“自我满足”,他们尝试“多巴胺风穿搭”“特种兵式旅行”,开始不那么在意旁人眼光,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前行,每一步都是成长。

流行语,流行的是代际之间、群体之间的破垒。通过对流行语的探讨和了解,不同人群实现了“扫盲”和跨界的沟通交流。诸如“显眼包”“搭子”“多巴胺”等词汇,曾经只受到某些特定人群的关注,而入选“十大流行语”后,就像进入了更大展台,带领那些被“信息茧房”困住的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一年又一年,流行语不断“扩容”,成为观察社会现实的一扇窗。在“十大流行语”的发布、使用、讨论的过程中,人们以语言复盘的方式回顾一年来走进公共视野的大事小情,描摹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引发共情与共鸣的基础上真实记录时代和个体的发展,照见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国家的五彩斑斓。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