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生物医药向“阳”生


——产业集群开新局系列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 李亚云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扎根信阳,向“阳”而生,作为我市六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朝气蓬勃。

且看来自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专班的一组数据:2022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93亿元,占全省的3.2%,在全省排名第五。全市现有规上企业22家,其中上市企业1家……一组组数字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2023年,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可谓亮点频频。”面对记者的采访,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专班专职副主任熊正尧开门见山,“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厘清产业链上中下游短板弱项,新药研发再获突破,招商引资取得实效。”

细数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投资规模1.01亿元的信阳市智慧病理诊断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成为省内第一家数字化病理中心。总投资5亿元的福睿健康国际康养基地项目落户信阳北湖片区,已完成选址和规划设计。羚锐制药研发的他达拉非、蒙脱石散两个新品(仿制药)上市,上市第一个月销售额过百万元。来自信合援生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两个新品已经获批,目前正在申报挂网销售……

盘活好的资源,做强优的企业,保持进的态势,是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熊正尧表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专班以“培大、育小、招新”为抓手,引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再上新台阶。

“培大”即是抓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带动产业链延伸,做好增值文章。我市将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坚持“信材信用”,支持羚锐医药扩大本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配送业务的市场份额,鼓励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优先使用羚锐、信合援生药品,积极申请将培元通脑胶囊、猫爪草胶囊等药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支持羚锐医药、信合援生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增产增效和兼并收购,不断提升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培大”的同时,也要坚持“育小”。我市拟定建立专项政策扶持体系建议,与有关责任部门协商制定具体的支持举措和奖励标准。聚焦一批有成长潜力的中小医药企业,深入了解实际困难与需求,加大对中小企业在融资、土地、人才招聘等方面的服务和扶持,引导中药材由初加工走上深加工、精加工之路,督促各方补齐企业在上、中、下游产业链上存在的短板弱项,鼓励本地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协同发展,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

“招新”即紧盯科技进步和生物医药未来发展方向,聚焦体外诊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新赛道和新模式,实施精准招商,突出“招大引强”,持续优化招商图谱,精准对接落地项目。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吸引更多的优质产业项目和技术落地见效,不断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目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具备一定规模和发展基础,特别是在发展中药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羚锐制药、信合援生制药等企业为主,相关配套药企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市也面临着生物医药企业“小而散”,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水平不高,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生物药、化学药、仿制药占比低等“短板”。

立足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结合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布局,我市制定了《信阳市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链行动方案(2022-2025)》,绘制了“四图谱六清单”,完善“链长+专班”工作机制,落实产业链“方案+图谱+清单”,明确了中药、化学药、生物药、体外诊断、新业态、药品流通六大主攻方向,力争到2025年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一家家生物医药企业拔节生长,一个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如愿落地……串点成链的信阳生物医药产业,正向“阳”生长,前景可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