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巩固好成果 跑好接力赛——浉河区创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式方法综述


编者按:浉河区探索创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式方法,从产业发展、群众满意度、结对帮扶、组织优势、文旅融合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值得借鉴。

□马俊

今年以来,浉河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主动站位“国之大者”,落实、落地、落细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目前,全区现有脱贫人口7225户19567人,监测对象747户2144人,监测户户均享受政策5.44个,已享受帮扶政策户占比100%;持续巩固了“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提升了保障水平;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聚焦产业就业。目前,全区“多彩田园”“茶产业帮扶”、公益性岗位、金融帮扶等各项政策资金均兑现到位,不断缩小收入差距,确保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更好发展产业

该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壮大主导产业。

该区乡村两级同经营主体签订经营管理协议,每年上交收益6%,其中上交收益里面70%用于开发脱贫户、监测户乡村级公益性岗位,30%用于村公益事业发展。截至目前,该区每年收益提取达到900万元,仅此一项,浉河区172个村,平均每村增加集体收益达5万元以上。目前,这项机制是浉河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联动带农的主要模式,运转良好,效果突出。

召开脱贫群众见面会

该区172个行政村村支两委、驻村干部、责任组长、网格员,利用每月最后一天召开脱贫户、监测户见面会,结合“饺子宴”“支部联支部”活动,大家坐在桌前谈发展,传递党的温暖。村支两委向脱贫群众讲述村部工作情况,耐心细致宣讲党的政策和当前惠民政策,详细了解脱贫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诉求,主动建立感情、培养感情、增进感情。

该区将脱贫户、监测户见面会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力抓手,精心组织,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强大的“红色暖流”。今年以来,通过长期“零距离”交流,把党的温暖送到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心中,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开展主题走访帮扶

该区每个帮扶责任人根据区乡村振兴局和区委组织部每月工作提示,每月不少于一次开展有主题的走访入户帮扶,与脱贫群众“同吃同劳动”。在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带上礼品进行慰问,把每一次走访当成“走亲戚”,真正把脱贫群众当亲人。走访的同时,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了解脱贫群众的诉求。对合理的诉求,及时向村、乡镇干部反映,想方设法给予解决;对不合理的诉求,进行正面引导,加强感恩教育,引导脱贫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据悉,今年通过每月一个有主题的走访入户,以真心察“民心”、暖“群心”、聚“人心”、树“信心”,获得了脱贫群众频频点赞。在提升满意度的同时,更能持续跟踪好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严防致贫返贫,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守住防止规模性致返贫底线。

争创“五星”支部

该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做足“党建+乡村振兴”大文章,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五大振兴”目标,深入推进“五星”支部创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强全面振兴“红色堡垒”。

坚持高位推动,先后召开“五星”支部创建推进会、培训会等,对全区“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向处级领导印发《工作提示函》,全区所有区级领导干部下沉村(社区)一线调研指导,计划争创“五星”支部2个、“四星”支部14个、“三星”及以下支部126个,以上率下推动创建工作落实落细;坚持部门联动,制定《“五星”村(社区)支部评星标准和创建任务清单》,明确每颗星的牵头单位及56项重点任务的指导评估单位,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人财物等资源要素,推动创建工作任务落地有声。

文旅引领乡村振兴

该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出一条浉河文旅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以“微度假、深体验、慢生活”为主题,深度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红绿”资源以及“非遗”特色亮点,今年以来,该区各乡镇已接待游客4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44亿元。打造了白鹭洲、松林苑、栗乡小站、郭家寨宿集等一批集民宿、观光、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打卡地,使古村旧居、茶色豆香以及民间传统手工艺,转变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媒介。加快实施交旅融合发展,推动红绿资源“串珠成线”,努力把交旅融合示范路打造成为民生路、致富路、幸福路。

同时,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升级改善村级道路、网络、购物、娱乐、公厕等配套服务设施,引导辖区脱贫户和监测户积极参与餐饮、民宿、旅游、生态种植等周边服务业,带动群众高质量稳岗就业,在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唱响绿色生态新篇章,为乡村振兴发展赋新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