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何塆村:文明乡风扑面来


□本报记者 马童 文/图

近日,市委文明办举行中心城区新创成省级文明村镇授牌仪式。仪式上,浉河区东双河镇何塆村捧回了省级文明村镇的牌子,这距何塆村2018年创成市级文明村仅隔5年。

“我认为文明创建工作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正能量的事。”近日,何塆村党支部书记付业军表示,“还有就是要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

走进何塆村,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贯穿大半个村子,两旁整洁古朴的民居透出静谧的气息。然而曾经何塆村可不是此般景象,2015年以前村里用电都难以正常,甚至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

“那时候村里人外出干活都骑摩托车,遇到下雨天,路就很难走。”何塆村村干部王祖军说,“很多人常到村里反映,希望能修一条出村的路。”

为群众办实事,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付业军带着村两委到处跑资助,自己买来修路的机器,2015年年底修好了村里的主干道,为村里架设了两台变压器。

一直在村口经营小卖部的村民翟启发说:“老百姓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对村子的未来发展都有了信心。”

2017年起,何塆村开始举办饺子宴,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过生日。“当时就是想让乡亲们有机会多聚在一起,增强村里的凝聚力。第一次饺子宴上,很多走动少的村民见面时,才发现大家都很多年没有接触了。”付业军说。

村民冷家礼是抗美援朝老兵。今年93岁的他提到村里为老人集体过生日很激动。他说:“村里惦记着每一个人,每年都会为我们集体过生日,我很满足!”

饺子宴活动常态化开展后,召集村民越来越容易。何塆村开始为村里的孩子办爱心学堂,每周日上午9时到11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礼仪教育。为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爱心学堂,村里为参加的孩子买来书包和各式文具。爱心学堂办得久了,村子以外的人开始带着孩子来参加,还有人组团来研学。

村民的心气越来越顺,付业军又开始琢磨起了物质文明建设的事儿。他要在村里建产业园,他做到了。2020年年底,顶着新冠疫情防控的压力,村里第一栋厂房建起来了。

“付业军很有想法,一村一品,何塆村走的是仓储物流的路子。”浉河区副区长、东双河镇党委书记王欣欣说,“依托107国道的优势,他们走仓储物流的路子走对了。”

很快,中国邮政浉河区分拣中心入驻了何塆村产业园,中国燃气管线材料仓库也入驻了。一个村里的产业园竟然这么快入驻了两家国企,村民都乐坏了。高兴的事还有,2023年,河南东立、匠人壁炉等两家出口企业也入驻了村产业园。

“这些移动售卖车都是出口的单子。”东双河镇政府干部苏山指着产业园路边成排的电动车说,“外国人买去在街头卖冷饮和小吃用,有些车身上按他们的要求都涂装好了。”

有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就有了更强的基础。何塆村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村里各类优秀评选活动中,而三星文明户的评选就是其中主要的一个。

“三星文明户不是表面上的荣誉,真有实惠。”付业军说,“市内乘坐公交参观景点免费,55岁以上的家庭成员每年两次免费体检,还享受创业免担保低息贷款……”

就是这种把各种荣誉和现实结合起来的做法,让村民在各种创建评选活动中有了很高的积极性,村两委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办事越来越顺,全镇的文明创建风气也越来越浓厚。

当下,东双河镇全镇20个村(居委会)全部完成区级文明村申报,3个村创成市级文明村,1个村创成省级文明村。

王欣欣说:“坚持以城带乡,上下联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就是要将村镇的文明创建向城市看齐,在城市优质资源的带动下快速提升。我们将不断强化‘为民便民惠民’理念,推动全镇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

记者手记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马童

眼下,村镇文明创建如火如荼,正深刻影响着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乡村振兴的东风吹拂下,以城带乡,上下联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正成为快速提升村镇文明的强力抓手。

2015年,记者曾到过东双河镇采访,发现部分乡村道路狭窄、坑洼不平,两边灌木杂草丛生。此次采访中,当记者沿着107国道走进何塆村时,仅村口古色古香的迎宾墙就已令人心生愉悦,在村子里走访半天更是对8年来的变化感触良深。何塆村,已在文明创建的推动下,蝶变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

以民生为切入口,全面推动文明创建,就是要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重,城乡文明创建融合发展,就一定能够让村容村貌亮起来、活起来、美起来,让乡村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成为乡风乡韵乡愁的寓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