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邂逅


陈思杰

2014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晚上7点左右,我的平西路字画店里走进一位操外地口音的陌生朋友。

他说他是被我店里墙上的一幅字所吸引而走进店里的。我们便聊了起来,得知他叫李昕远,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阜阳人,学生时代喜欢美术及古典文化,后来到上海打拼,一待就是10年。由于心中对美术设计及中国古典文化的痴迷,5年前他只身到浙江金华永康市,注册了一家文化策划设计公司,并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专业从事会展展馆设计及工程制作。这些年,他凭着自己的执着与努力,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其设计制作的“上海昊澎会展”等工程,在金华和永康产生了不小的轰动。

由于话很投机,我们聊美术、聊书法、聊文学、聊建筑。当然我更多的是在听他的见解与感受。当聊到徽派建筑及乡村民居的地域性时,我给他提到我们平桥郝堂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情况。谁知,他听后顿时兴奋起来,拉起我的手就往外走,说郝堂既然离这不算太远,我们现在就打车去郝堂。我一看手机,时间正好是晚上7点29分。

我们在平桥名吃城门口拦到一辆面的,我问师傅现在去一趟郝堂行不?师傅说:“现在这么晚了,去郝堂干啥?”我说:“我这位朋友是从外地来平桥办事的,明天就要回浙江了,只有夜游郝堂了。”就这样,我们驱车向南出城,沿浉河南岸向东直奔郝堂方向。大约一刻钟,过了七桥灌渠,车在蜿蜒的柏油路上平稳地向南行进着。我说:“昕远,这才算是真正进入郝堂的地盘儿。”昕远再次兴奋起来,他一边让师傅放慢车速,一边将脸贴着车窗玻璃,借着车前灯的余光和天上微弱的星光,欣赏起路边的风景。尽管此时的溪流、山丘、石桥和树木,只能是一个个模糊的轮廓,而他却一直在赞叹太美了!

夜里8时许,出租车在郝堂村部东头十字路口停下。路口西侧是一块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荷田,眼前的残荷枯枝,在星光及农家灯火的辉映下,恰是一幅幅朦胧迷离的图画。我俩并肩在荷田之间的石板路上漫步,不觉间便走进了村部前这条声名鹊起的街巷。这时的街巷里,很少见到行人。路两侧农户家的灯光一簇簇地连在了一起,光线从木格玻璃窗户以及半开半掩的木门缝隙中,投射到门前的街道上,洒下一片片斑斑驳驳、暖黄色的光影。而在农家院内的房檐下、走廊里、农户的大门前,我们偶尔可以瞧见一只猫或者两条狗,在那里悠闲地憩息或走动,时而传来几声吠叫声。而此时的昕远忘记了隆冬的寒冷,他借助微亮的灯火,触摸黝黑的梁柱、青灰的砖瓦,抚摸地上的石敦、瓦缸和土罐,注视造型古朴的房顶与屋檐。

我们边走边看边聊。他说:“刚才听你说郝堂是一个叫孙君的画家画出来的,真的很了不起。我觉得孙画家依托这里的自然风光,通过他的艺术审美与手法,同时注入中国古典文化及绘画元素,对民居改造成这个模样,实在了不起!这和我在展会设计中注重艺术审美和古典文化元素,是不谋而合呀!”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郝堂3号院跟前。3号院就是画家孙君的艺术工作室。此时,院里和屋内均没有光亮,但我们还是不死心,便上前敲门,没有应声。正当我们转身准备离开时,忽然看见院西侧的小屋窗户有灯光。于是,我们便轻步走到窗前,在窗框上轻轻地敲了两下。只听里面传来一位中年女士的声音:“谁呀?有啥事?”我便向她说明来意。她回应说“现在这么晚了,我都睡了,你们白天再来看吧。”我恳求道:“大姐,我有位从浙江来的朋友,我带他刚从平桥打车过来,专门来看郝堂的,很想拜访一下3号院,明天他就要回浙江了。”只听大姐回声说道:“好,我这就起来给你们开门!”不一会儿,院里的灯亮起来了,木门打开了。我俩连声道谢地走进了院内。随后,这位大姐将3个房间的灯全部打开,3号院顿时灯火通明。昕远逐一参观了孙君老师工作室、饮茶室、会客厅等,他对每个房间里的陈设布置、物品摆放,及每一幅字画,包括干莲蓬、老算盘、古座钟、石磨盘及藤编箩筐等都饶有兴趣,并不时地赞美与感叹。

出3号院,我俩沿河向东而行。我说:“昕远,因为今天晴得好,你看夜空是不是特别蓝、星星格外多呀!”他仰头望了望答道:“是的,城里面哪能看到这么多星星啊!”话间,我们已到了村小学跟前。由于是夜间,我们就在校外走了走,然后漫步回到来时停车的位置。刚坐上返城的车里,昕远又感叹了起来:“住在这里的郝堂人真幸福啊!夜游郝堂我收获很大,以后我还要来。”

第二天上午,我把昨晚的经过告诉一位好友。他听后激动地说:“你让他上午办完事后别急着回,我开车咱们再去一次郝堂,让他看一看白天里更加真实的郝堂。”当我电话告诉昕远时,他顿时又兴奋了起来。上午11时许,我们三人驱车又来到了郝堂。只见昕远新奇如昨,用手机不停地拍照。我知道,在他眼里和心里,郝堂就是一个桃花源。同时,郝堂的美丽和文化元素,也许是他会展设计里,正在表达和想要表达的内涵所在!

下午2点,我送昕远打车去车站。临行前,我送给他几份介绍郝堂的资料。分别是2013年《人民日报》刊载的《郝堂——画家画出的小村》《以改革精神建“美丽乡村”》两篇文章,以及《东方今报》八个整版的新闻特刊《印象郝堂》,昕远如获至宝。他说:“有位佛学大师说过,人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我还会来平桥、来郝堂,也请你们去金华、去永康转转。”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