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两年“双减”知多少?


□本报记者 杨长喜

“儿子的作业,比女儿同时期的时候少了很多。‘双减’确确实实减轻了孩子的作业辅导和校外培训压力。”11月23日,在谈到孩子家庭作业负担的时候,市第十三小学学生家长李娜如是说。

李娜的儿子今年上三年级,女儿上五年级。平日里,孩子的接送、学习大多时候是她来负责。“儿子上学那年,正赶上国家‘双减’政策出台。从执行情况来看,儿子的作业负担明显轻了不少。很多时候作业在学校已经写完,回家之后需要完成的作业经常是阅读之类的。在学校没写完带回家的作业,平时基本上半小时内都能写完。”李娜告诉记者,相对来讲,同在市十三小上学的女儿同时期学习任务要重了不少:夏季时间晚上5点30分左右放学,冬季时间晚上5点左右放学,回家后,作业往往需要2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因为孩子同班里有些孩子上学科类补习班,为了让女儿不在学习上掉队,她也给女儿报过补习班。自从“双减”政策出台后,女儿的作业负担也减轻了不少,校外学科类培训也停了下来。

李女士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市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提出,自2021年7月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全面部署、系统推进,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大力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取得了积极成效。校内方面,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99%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比“双减”工作开展前提高了50.5个百分点。校外方面,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清零。同时,从资金监管、标准制定、执法检查等方面,积极稳妥开展非学科培训治理工作,推进非学科校外培训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也没有了,孩子的学习质量怎么保证?这得依靠学校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一方面,我市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全面推广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搭建“信阳名师讲堂”平台等手段,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各个学校也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延时服务,将放学后教育的“空白期”,转化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可为期”。

“我们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开展了每周三期的‘非遗文化进校园’等特色课程,努力打造有特色、有温度的课后延时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1月23日,罗山县彭新镇中心学校校长夏存阳告诉记者,“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学校的老师们有时候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讲述一些学生未能很好掌握的知识点。更多的时候,是进行充分挖潜,积极提供多样的文体、科普、兴趣等课后育人活动和实践课程,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在中心城区,各个学校同样开设了此类的课程,如市十三小就开设了播音主持、乒乓球等特色课程,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市520余所中小学校已全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参与教师3.7万人,惠及学生61万多人,实现了100%全覆盖。

“‘双减’后,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挺好的。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我觉得这是学校、家庭都愿意看到的事儿。”李娜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