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怎样系统解决停车难?


——破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马童 文/图

当前,不少市民出行时首先要考虑去的地方是不是好停车,然后再决定开不开车,而城市管理和发展规划部门也一样为此操心不已。中心城区“停车难、停车乱、停车贵”的民生问题究竟怎样系统解决?这也是我市未来十年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不久前,市城管局在深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为解决我市中心城区停车难提出了六条意见。11月21日,市发改委就六条意见的可行性组织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政府相关部门、消费者代表、其他利益相关方、经营者等共计49人召开听证会,对意见进行论证、问询和补充。由此,我市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打开了新的局面。

加强规划管理

“我们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划和建设内容。”11月22日,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程功言说,“只有这样,才能有明确的预期,依法依规推进。”

2023年4月21日,市规委会审议通过《信阳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以下简称《规划》);2023年8月16日,经市政府正式批复,规划2035年前在中心城区建设公共停车场207处停车泊位57051个,明确了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阶段性目标和设施布局。这一规划为补充我市中心城区停车位严重不足指明了出路,建设目标超过目前停车位缺口的一半,将有效改变停车位供需严重失衡的状况。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的《信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依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按照公共停车场面积人均0.8平方米至1.0平方米的指标,规划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为48.6公顷,并按照车位数的10%设置具有公共充电装置的车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近期目标(2022-2025)是规划建设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60个,当下还需要新建28个,调整优化6条道路路内停车位,可新增泊位1362个,加上已建成的路外停车场,到2025年可以落实12197个停车泊位。”

按照该负责人的介绍,全面落实《规划》后的2035年,将累计新增路内路外车位88000余个,加上由此带动其他社会投资新建的车位,将使停车难问题得到充分解决,布局合理、供给充足、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的城市停车系统基本建成。

发展智慧停车

当下,人们外出游玩,通常会利用各类APP做出行攻略,提前了解出行路况、景区人流、餐饮住宿等情况,选择便捷高效的方案。

在一个城市里,出行停车问题也可以这样提前纳入规划中。这便是我市解决停车难远景目标中的重头戏——发展智慧停车。

关于智慧停车,市城管局和市发改委都给出同样的意见,那就是积极探索建立集“运营、监管、引导、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实现停车信息资源“一网统管”,全力打造“全市一张网”智慧停车大数据平台,合理调节停车资源配置,提高停车场地资源使用率,提升市民停车体验。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解决技术标准一致性问题。”信阳鼎信静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森杰说,“必须通过制定统一的停车场标识、一体化采集停车数据和发布信息等措施,才能构建城市停车管理智慧平台,实现统一标准、统一应用、统一支付和统一服务。”

未来可期的停车应该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停车数据以图像化形式展现,实现行业监管、交通实时监测预警、辅助决策及应急调度等多种应用。决策部门和监管部门依据整个城市的静态交通数据,发布城市交通流量,预测和疏导交通拥堵,优化停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有效规范城市停车秩序。进一步说,还可以与其他城市交通设施联动,如红绿灯系统、导航软件等,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

关于智慧停车的远景,杨森杰认为,在方便市民停车的同时,将为社会平台、车主提供车位查询、路径导航、电子支付、停车包月等便捷停车服务。同时,为停车运营商提供运营分析、营销管理和广告管理等服务,帮助运营商优化运营策略,增加停车场利用率和收益来源。

停车低价收费

停车泊位供需平衡问题解决了,但还需要加速停车泊位周转。市民有事时有位停车,就需要无事时做到不占用车位。

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听证会上提出了公共停车场“028”的收费标准。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028’指的是公共停车场1小时内(含1小时)免费停车,超过1小时、不足3小时(含3小时)按2元/辆收费,超过3小时、不足24小时(含24小时)按8元/辆收费,超过24小时按前述标准重新计费(不再享受1小时内免费停车优惠)。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停车场参照执行。”

对于这一收费标准,消费者和停车场经营者有明显的分歧。

消费者黄琪龙认为,收费可以更低,一方面,日子不可长算;另一方面,市民还没有形成停车交费的习惯,这都需要循序渐进地促成。

经营者崔涛则认为收费太低会影响正常经营,比如停车一小时免费,可能多数需要办事停车的市民都无需交费,而交费的车辆通常也是交2元,这样的收费很难维持停车场的运营。

连续走访中,记者发现市民对停车收费认可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收费标准差别过大。究竟哪一个标准才能契合各方需求,能够成为最大“公约数”,看来还得最终交给实践。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梁玉峰表示,运用价格杠杆动态调控停车位供需平衡,目的在于便民的同时,抑制不合理停车需求,减少久停不挪甚至“僵尸车”等现象。

便民并非绝对不收费,怎样收费有政府引导的同时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解决。民生诉求强烈的医院、学校、老旧小区、交通枢纽等重点领域就必须坚持公益属性,体现停车服务收费标准差异化,规范城市停车场停车服务收费行为。

引入社会资本

面对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政府主导解决,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全部兜底。按照《规划》,算上路内新增的车位,对比当前的数据仍有20000多个缺口,而车辆的新增仍在继续。这就意味着规划之外车位不足的缺口必须交由社会投资解决。

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停车场建设,我市给出了不少优惠政策。

投资方可拓展停车场增值服务空间。对于按标准配建充电设施和执行低价收费标准的各类停车场,允许配建集经营管理、便民服务相结合的临建便民服务设施,提供商品售卖、车辆冲洗、汽车美容、车辆充电,以及临时休息、免费饮水、免费针线、应急药箱等服务。

对临建便民服务设施,按照20个停车位以上的停车场,配建20平方米;40个停车位以上的,配建40平方米的标准,由市城管部门牵头组织自然资源规划、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实行“一站式”上门服务审批。

这样一来,停车场提供的服务不只是停车,还满足了市民多元化需求,这将会极大增强车辆停入社会停车场的意愿。

同时,市城管局建议除《规划》明确的停车场(库)外,在城市道路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后的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属地城市管理部门、街道可施划停车泊位和非机动车停车点位,道路两侧建筑物业主应当予以配合;在不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不降低绿地率、不占用消防通道的情况下,依法经80%以上的在住业主同意,物业服务企业或停车运营企业,可利用建筑后退红线区域场地设置或者改造停车泊位、停车场,并获得相应收益。

拓展停车供给

我市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涉密单位除外)在周末、节假日免费向社会开放内部停车场。

“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内部停车场,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市城管局公用事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裴中成说,“因为必须依法依规对待社会生活,鼓励并不是必须,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好说,其他单位就很难要求其内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那么,通过社会资源和渠道解决停车供给问题,最终仍需靠市场,在价格杠杆的引导下,促进更多的专用停车资源在满足自身停车需要之余向社会开放。比如,小区内部停车场可错时向社会开放闲置空余车位,提供有偿停车服务。鼓励小区停车场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潮汐”停车的管理方式,在合适的时间段对外开放小区停车泊位,并允许其收取一定的停车管理费,盘活显性和隐性的各类停车资源。

开展柔性执法

近年来,人们关于停车有一种统一而明确的感受,那就是违章停车受处罚的概率明显小了很多。这其实是公安交警部门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变化的结果。

“对民众确有需要而又普遍存在的短时违法停车行为,我们确实不再以处罚为主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但前提原则是不妨碍交通通行,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这种柔性执法也是当下各地都普遍叫好的执法。与进超市买东西出来见到停在路边的车上多出一张罚单相比,当下对轻微停车违法行为实行一次提醒、二次警告、屡教不改者依法处罚的做法,确实很人性化。

秉持着柔性执法的理念,骑警在发现一些轻微停车违法行为时,也通常以喊话和提醒、警告为主。这也导致一些小区周边车满为患,甚至不少市民开始投诉一些肆意停车的行为。这些违章停车行为除依法处罚外,也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促进其改变。

我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柔性执法并非不执法。对于任意占用应急车道和严管区域的车辆一定会依法教育并处罚。

结束语:随着破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系列报道之三的推出,本次民生聚焦就告一段落,感谢各位读者的关注。

三周来,记者就停车难问题走访了相关单位,在参加提升停车质量听证会后采访了参会人员,希望对我市系统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有一个全面剖析,便于群众了解停车场规划建设和收费情况,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一定能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等力量,彻底解决停车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