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陆文学自传》真伪问题之我见


宋效忠

《陆文学自传》在我国茶文化史上流传较广,影响很大。该传是否出自陆羽之手,从事茶文化研究的学人,多数是持肯定态度。但我对此却有不同见解。根据现有考证,《陆文学自传》是何人何时因何讬名而作,目前尚无定论。由于陆羽在茶学方面的建树和影响,《陆文学自传》面世后,有人在涉及陆羽的有关诗文中,往往以“陆文学”或“陆太祝”称之。后人又往往对茶的历史文化持各取所需的态度,各说其说,把一些没有根据的传说当作学说,更让《陆文学自传》雾水蒙蒙。

下面,我从几个维度略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求方家指正。

一是《陆文学自传》并非源自信史,虽出自名门,但源流续传很乱。《陆文学自传》出自《文苑英华》第七九三卷,而该传在被收录《文苑英华》前三百多年的情况,又有谁能说得清它是怎么回事呢?《文苑英华》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为古代诗文总集,属文学类书。该书虽经太宗皇帝过问,于雍熙三年即公元986年完成编纂,但由于史料记载含混多错,后虽再次修改仍无法刻印而束之高阁。直到百年后南宋又经修订才得以刻印,但质量问题还是很多。笔者不否定《文苑英华》中收录的诏诰、书刊、表疏和碑志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献史料,但该书卷帙浩繁,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收录文章近2万篇。由于该书不是史学类书,如不加鉴别地引用该书的资料当作信史,“尽信书不如无书”。北宋欧阳修在其《集古录跋尾》卷八中记言:“右《陆文学传》,鸿渐自撰。”欧阳修一生以文章冠天下,谓集古录一千卷,书一万卷。其“鸿渐自撰”的观点,当源自集古录。欧阳修集官员和学者于一身,既当官又做学问,他很难有时间将集古录千卷逐一考证辨伪,受错误史料的诱导,认同“鸿渐自撰”是很自然的事情。由于欧阳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盲信其言者大有人在。清嘉庆年间官修的《全唐文》又将《陆文学自传》收录该书。这让《陆文学自传》披上了信史的外衣,以至后人屡屡讹传。

二是有学者认为,陆羽是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1年)被任命为太子文学的。这是否可能呢?从时间上看,公元755至763年间,中原安史之乱和江南袁晁起义,唐王朝面临将倾之危。唐肃宗李亨拖着病体忙于平乱,并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病故,其子李豫继位,即唐代宗。李亨怎么可能在那种背景下破例下诏去任用一位无关紧要的六品文职官员呢?据方健先生考证,“大历中羽在吴越时,诸人均称之为‘山人’‘处士’,无称之为‘文学’者”(方健《中国茶书全集校证》卷1《陆羽传笺》)。唐大历年号是公元766年后的事情,可见陆羽在公元761年被皇帝下诏拜太子文学几无可能。陆羽被皇帝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的记载,最早见《新唐书》第196卷《隐逸传》收录的宋祁的《陆羽传》。宋祁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但他在《陆羽传》中,却没有说明皇帝诏拜陆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的背景和时间,也没有交代陆羽屡不就职的原因。由于宋祁把他的《陆羽传》收入了《新唐书》,后人多以信史引用。而查阅历史文献,再也找不到能够确证此事的可信史料。唐代选士建立有完备的科举制度,特别是进入中唐以后,选拔文武官员都是要“凡进必考”的。为此,朝廷立法制定了“常举”和“武举”制度,把选拔文武官员的时间分别固定下来,使其成为一种常态。即便是选拔特殊人才,虽然可以不在固定时间参加“常举”考试,但也必须经过“制举”考试才能任用。所谓“制举”,就是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特殊人才的取士制度,制举的考试科目由皇帝亲自命题选定。陆羽不经过常举或制举,直接被下诏拜太子文学(位居正六品下,在皇帝身边供职的文职官员)是不大可能的。就是皇帝破例任用陆羽为太子文学,面对圣上的格外恩泽,陆羽不会也不敢抗旨不遵;皇帝也不会刚任陆羽为太子文学,又改任他太常寺太祝。陆羽也不会屡屡抗旨。

三是通读《陆文学自传》,叙述内容时间倒错,不是以时间顺序安排内容。有些语言表述也莫名其妙。如:“天宝中,郢人酺于沧浪”句,郢即郢都,旧时楚国的都城,现在的湖北荆州,郢人即荆州人;酺,古时指聚会饮酒;沧浪,在这里应是地名,但《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却找不到这个地名;从字义上讲,沧浪是形容水势的,郢人饮酒聚会于沧浪是讲不通的。这也可能是传抄有误所致。“自传”的文字用语,也不是自述的口气。翻阅唐代裴文的《茶述》,张又新的《煎茶水记》等书,他们表述第一人称时,都使用的是“余”字或“夫”字。《陆文学自传》开篇即讲:“陆子名羽,字鸿渐……”不仅语气上不像自传,“子”字的使用也令人生疑。翻检历史,“子”字用于名字的被称或自称主要出现在先秦时期,如管子、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等,被后人称之为诸子。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驭民思想确立后,儒学便成为国教,朝野上下都尊孔子为圣人顶礼膜拜。“子”字用于人名也被打上了圣人的烙印。秦汉以后便很少有人在姓名中使用“子”字了。按照《陆文学自传》的落款年月,唐上元辛丑岁(公元761年),陆羽还不到而立之年,尽管他才华横溢,他也不会以“子”自称。陆羽被称为茶圣是后来的事情,旁观陆羽同时期的文人大儒,才华居羽之上者比比皆是,不曾有一人以“子”自称。也不曾见一人有“自传”传世。陆羽又怎么可能会以“子”自称去写自传呢?

从广义上讲,与茶有关的文化都可以称其为茶文化。有关茶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承续发展的架构和灵魂。研究茶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坚持真实可信,不能把它同与茶有关的民间传说、故事、神灵诡异之文学文化混为一谈。自从陆羽在《茶经》中把有关茶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与民间传说、神灵诡异故事等文学文化混同引用后,后人往往把故事当真事,把传说当学说,迷而信之。现今,由于茶文化在三茶统筹发展的关系中位列“铸魂”的位置,在金钱的作用下,人们对茶的历史文化各取所需,各说其说,诸说共存,茶中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还将会长期存在。最后,我想用苏轼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