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申城申迹 申申不息


□本报记者 李亚云

以申为姓,以阳为名,作为申姓后人,今年44岁的申阳生在信阳,长在信阳。申城申迹,申申不息,漫步信阳,她总能与“申”留下的印记不期而遇。

“西周时期,信阳为申伯的封邑之地,因此信阳又有申城之称。作为四岳伯夷后代的申国,与齐、许、吕、向、州等同祖同宗,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存在,并延续至西周和春秋时代,前后约1600年的历史。”提起申城之“申”,申阳娓娓道来。

远去的历史,何以如此谙熟?正如许多中国人一样,对申阳而言,根亲观念是根植于血脉中的浓浓情愫,是印刻在基因里的亘古不变。

跟随申阳的脚步,热闹的浉河公园内,申伯楼静矗于苍翠之间。作为信阳新八景之一的申伯楼临水而建,设计采用框架结构,汉式样式,楼高三层,沿袭了原“信阳八景”中“奎楼晚照”之奎楼的架构,穿插楚风汉韵特色,结合古今特色元素,彰显人文与自然合一的风格,散发魅力信阳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

步入申伯楼,可穿越千年历史,探寻申城源起。申伯楼一层大厅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申伯的浮雕,墙面之上的文字记录了申伯受封于申之事与申伯德高望重、品端行直的风范。大厅两侧为竹简式屏风,左侧屏风上刻印着出自《诗经·大雅》的《崧高》,右侧为译文,屏风背面是象征远古时代生活的水陆攻战图。

宋代郑樵所著的《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详细记载了那段历史。“申氏,伯爵,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封于申,号申伯,周宣王元舅也。今信阳军,乃唐申州,即其国也。子孙以国为氏。后为楚之邑,申公居之,又为申氏,是以邑为氏也”。申国后来沦为楚国的一个邑,是申公管辖的地方,又为申氏,其子孙便以邑为氏,也姓申姓。可见以国为氏、以邑为氏是一申,都是周宣王舅父申伯的子孙。

“这段历史在信阳至今留存着印记。城内的申碑路据说就是和出土有古申国的石碑有关,平桥区高梁店乡的申阳台至平昌关镇的申伯碑、申伯墓、申伯祠、申伯盘、申伯读书台等遗址、遗物都有据可考。”申阳如数家珍。

据史料记载,申碑路中段曾保存的“古申伯国碑”,原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明代重经摩刻,每字皆一尺七八寸,字体清劲丰润,刚柔相济,雄伟灿然。申碑的设置正说明了古代申国之所在。

“读懂了申城历史,就读懂了申姓一支的源起。”采访最后,申阳动情地说:“寻根探源,叩问来处,人生就是一场旅程,知其源起,方懂归途!”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