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蓉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运动和出行方式,骑行如今越来越受到城市上班族和健身爱好者欢迎。不过,少数骑手无视交通法规,或肆意飙车、逆行,或违规占用机动车道,司机和行人唯恐避之不及,既给城市交通添了堵,更为城市骑行运动招来了非议。
究其原因,少数骑手缺乏社会公德,安全意识淡漠。良好的城市骑行环境,要靠骑行爱好者共同构建和维护。中国自行车协会近日发出《安全骑行倡议书》,倡导广大骑行爱好者佩戴头盔、控制骑行速度、避让行人车辆等。骑手们应将对骑行的热爱内化为行动自觉,把安全、文明的骑行规范落实在每一次骑行过程中,保护好自身和他人安全;各个骑行俱乐部也要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积极传播安全、文明骑行行为,推动形成积极健康的骑行运动文化。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从加强道路设施规划建设、给予自行车相应路权等方面强化制度保障,以优化骑行体验,鼓励绿色出行。比如,“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北京市发布规划,“十四五”期间,在五环内路面宽度12米及以上道路全部施划自行车道。《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也提出,未来10年将打造更多自行车道,优先发展慢行交通。这些举措正有力推动形成良好的骑行环境,广大骑行爱好者们应加倍珍惜,以实际行动回馈全社会的关爱。
当然,为进一步打造良好的骑行环境,在优化道路空间分配、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仍有不断改进的空间。比如,可以借鉴欧洲一些自行车友好城市的经验,在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中间设置隔离带、设置骑行专用信号灯,以保障骑行者的安全;通过城市绿道将行人道和自行车道区分开,避免人车混行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大国有望再次迎来“高光时刻”,骑行运动将助力我国更早实现“双碳”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