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峰
一般来说,金榜题名的考生家长举办升学宴、谢师宴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个是高校即将开学的时候,这时候举办升学宴、谢师宴,也算是给即将奔赴外地读书的孩子送行。但笔者认为,不管是什么时候举办谢师宴、升学宴,其带来的弊端和消极影响应该都是一样的。因为,尊师重道,感念师恩,心情可以理解,但越是感念老师的恩情,越要用适合的方式来表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常说,一个好老师,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处在学习阶段,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作为人生的导师,老师不仅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更是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纯粹而高尚、难得而珍贵。珍视这份情谊,需要师生用心、用情的呵护,千万不能与过分铺张的吃吃喝喝划等号,不能用一顿酒宴庸俗化、简单化、物质化。
反对举办升学宴、谢师宴,并不是反对学生和家长向老师表达感恩之情。尽管也有声音认为,家长举办升学宴、谢师宴,就是为了感谢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一刀切地禁止举办,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但是我们回头想想,现在有几个人会在乎一顿饭呢?即便真的想表达对老师的感激感恩,也完全可以有其他的方式和途径,而未必非要通过谢师宴。比如说,毕业以后,给老师打个电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恩之情;进入大学以后,利用假期去学校看望一下老师,聊聊自己的近况等,都是对老师表达感激感恩的最好的方式。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笔者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按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情同亲人,同时,师生关系必须受到一定层面的道德规范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坚持科学的育人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返璞归真,才能走出谢师宴年年办,年年遭受质疑的怪圈。应该坚信这样一个道理,不摆谢师宴,学风更淳朴,师生关系也会更纯洁。所以我们希望广大家长和老师,都要明白必须应该明白的问题。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