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乔叶:向故乡致敬的另一种方式


陈泽来

弹指一挥间,已去三十载。

1993年,在豫北老家乡下教书的乔叶,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处女作,3年前的一个丽日晴天,乔叶从郑州北上,去北京老舍文学院报到。

30年前,我还在古凉州的一个小县城读书。温习功课之余,最大的爱好是去校外和邮政报刊亭约会。20世纪90年代初的《辽宁青年》《涉世之初》《新一代》等青年杂志,不时刊出乔叶的青春美文,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的《青年月刊》杂志,更是为其开设了两年的专栏《乔叶绿荫下》。乔叶早期的散文清新隽永,富含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对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有着深沉的思辨和探索。风靡一时的《女友》杂志,还将乔叶和邓皓、赵冬、洪烛等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十位青年作家,推选为“全国十佳青春美文作家”,受到很多青年学子的推崇。

1993年2月,《中国青年报》副刊发表了乡村教师乔叶的处女作《别同情我》,这给了乔叶很大鼓励。《中国青年报》很快又推出了乔叶的《一个女孩的自知之明》《不做情人》《愁嫁》……这些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那时候知名的几家青年杂志发行量巨大,传播度很广,在《青年月刊》和《辽宁青年》等杂志的连番轰炸中,乔叶这个妙手偶得的笔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文学青年所熟知。2001年,已经出版了7本散文集的乔叶,经过河南省文联考察后调入了河南省文学院工作。在田中禾、孙荪、李佩甫等文学前辈的帮助和鼓励下,乔叶毅然决定暂时放下已经写得顺风顺水的青春美文,开始转型写小说。2002年至2003年,乔叶写出了平生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真的热爱你》,很快被《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不久后出了单行本,还上了中国小说学会的年度排行榜。长篇小说特别考验作家对世道人心的洞察,特别需要深入肌理地去了解社会规则、人情世态。时任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的李佩甫提醒她,“你连自行车都不会骑,怎么一下子去开汽车呢?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写好长篇小说的前提是首先把中短篇小说写好。”乔叶幡然醒悟,由此开始大量阅读当代的中短篇小说。2004年3月,乔叶赴北京到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就读,进行了4个多月的专业学习。一扇崭新的窗户,徐徐向乔叶打开。

写作的主场从散文转移到小说之后,乔叶很快找到感觉。她充分发挥了自己善于写故事的特长,再加上多年写散文所磨砺出的细腻文笔,使得她的小说不仅生动好读而且精巧雅致。乔叶的小说不刻意走先锋或者文本创新的路子,而是用一种温婉熨帖的语言,绵长的调性,平心静气去叙述、呈现生活的秘密。乔叶在豫北乡下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岁月,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当过数年乡村教师,有比较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因此她的小说总是散发出一抹浓郁的地气,融合着对尘世烟火的伦理情怀,凝结成一种复杂的魅力,给人以深沉的温暖和安慰。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曾这样评价乔叶:“她是一个能不断突破自我限制的作家,有着很强的文体意识,她能不断地根据自己的成长需要,挖掘和调整自己的写作资源,使得自己的创作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局面。”

在鲁迅文学院学习后,乔叶开始佳作频出,人民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有影响的文学奖几乎都有她的身影。2010年,广受好评的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更是获得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她在这部作品中对乡村女性生命进行了有力的书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作品都被视为乔叶乡土题材创作的代表作。小说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后,乔叶并没有像以前写散文时获得荣誉后那样沾沾自喜,而是更加清醒地反省自己,不断地加大阅读量,开阔自己的眼界。她努力超越自我,于是有了直面现实的长篇小说《拆楼记》和深入剖析复杂人性的长篇小说《认罪书》。

2023年8月11日,备受关注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隆重揭晓,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荣列五部获奖作品之一,她也是五位获奖作家中唯一的70后女作家。

迄今为止,乡村生活只占了乔叶人生份额的三分之一,而且基本上浓缩在20岁之前。乔叶曾经想极力逃避乡土这个概念,总是试图和故乡保持距离。许多文学前辈都曾经有过自己的写作根据地,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乡村,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刘震云的延津世界,毕飞宇的苏北水乡……作家生活过的故乡,因为作家作品的影响力,化作了中国当代文学版图里的动人风景。乔叶一直否定自己有隐秘的精神原乡,她总觉得自己这代人漂泊性更强一些,写作资源也相对零碎一些,当然也可能更多元一些。

有一天蓦然回首,乔叶突然发现自己的小说创作有了两个方向的回归,一是越来越具有乡土性,她开始下意识地一次又一次回望故乡;二是越来越女性化,之前还不时出现男性叙事角度和中性叙事角度,如今几乎全部变成了女性叙事角度。

七八年前,乔叶最早起意写长篇小说《宝水》,完全是一个意外。2014年春天,乔叶偶然去原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信阳郝堂村采风,发现这里的农民农忙时插秧播种,农闲时开饭店、做民宿、兜售农副产品,他们的言谈举止和日常处事方式,和自己印象中的农民大有不同。“乡村自有着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我们看它貌似颓废了、破碎了、寂寥了,但其实乡村的骨子里很强韧的某种东西还在。”乔叶受到很大震动,想以文学的方式写出“美丽乡村”的复杂性和多重性。有了想写“美丽乡村”的意念后,乔叶便开始了“跑村”和“泡村”的前期准备工作。不但江西、甘肃、贵州等地的村庄“跑”过,江南的包括浙江的萧山、温州等地很富庶的村庄“跑”过,豫东、豫西的村庄也“跑”过,她领略到了因地制宜的多样气息。“泡村”则是比较专注地跟踪两三个村近年的变化,如豫南信阳的郝堂村、豫北太行山里的大南坡村和一斗水村等。当时乔叶跟踪的3个村子,其中有个村子里有一眼泉叫一斗水泉,那个村子就叫一斗水村,乔叶觉得这个名字特别有意思,后来就把小说里那个泉想象成元宝形,改作宝水泉,村子就叫宝水村。在体验阶段过后,她进行了知识补充、人物采访和情感投入,克服了创作上的重重困难,一字一句慢慢写起,点点滴滴涓涓汇聚,终成了这部获奖作品《宝水》。

《宝水》以散淡的文字,书写了豫北一个叫“宝水”的山村的四时风物与日常生活,小说以丰富而扎实的细节展现传统风俗中悄然发生的山乡巨变。随着事件运行,一年四时节序也持续展开。四季自然交替,万物生生不息,它们隐而不显、含而不露地成为小说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以平实生动、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通过对乡建专家、基层干部和普通村民等典型人物的塑造,为中国大地行进中的乡村振兴留下了一时一地的文学记录。乔叶没有着墨于大而无当的观念,而是深入生活的底部,去观察乡村社会的人和事,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写得非常扎实、饱满。乔叶笔下的乡村,既不是甜美的田园牧歌,也不是荒废颓败的故土。她看到了乡村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感受到乡村涌动着的新鲜的希望。别有意味的是,乔叶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起名为“地青萍”,赋予其土地的底色。她怀着复杂的情感深度参与村庄的具体事务,见证着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丰富而深刻的嬗变,其自身的失眠症被乡村逐渐治愈,终于有一天在宝水村落地生根。

在《宝水》这部作品中,乔叶改良并运用了大量的豫北方言,这或许是她致敬故乡的另一种方式。小说中她给郑州另起了一个名字叫象城,给豫北老家起了一个名字叫予城,而象和予合在一起,就是豫。据考证,远古时期的河南一带有很多大象活动,豫的本义是大的象,所谓象之大者。象城确实“像”城,但在河南这个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如何借助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如何借助旅游产业化建设旅游强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家和时代,就像浪花和大海、庄稼和土地的关系。弱水三千,作家们各取一瓢饮。在时代的洪流中,作家们无论多么个性化的写作,归根结底还是这个时代的个人化写作。

我们期待乔叶,写出更具时代性的鸿篇巨制。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