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立堂
灵山山灵,有灵之山。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自古以来,灵山在我国老百姓的心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名字叫“灵山”的地方不计其数,在全国有近百个之多。
在百度输入“灵山”二字,一下竟跳出相关内容1亿个。
灵山,在国内是热词,在西方有灵山吗?有,它就是印度佛教圣地的灵鹫山,简称灵山。《西游记》中有这样描写,唐僧师徒投奔取经,释迦牟尼曾在此修行,也是玄奘瞻仰的佛陀遗迹。
无独有偶,在国内的江西上饶市也有个灵鹫山,又名灵山。山中建有灵鹫寺,远视若鹫鸟凌空飞舞,是江西14座重点保护古庙之一。
关于灵山,有很多不同解释。其中《辞典》解释为灵秀奇异的山岳,有道观佛寺的山,道家以蓬莱山为灵山,灵鹫山的简称。灵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座山,但更多的是指有灵应的山,对山的美称。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279》“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唐代刘斌《咏山》“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灵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并称为“中国五岳”,是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也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这五大名山既是中国的“灵山”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不是所有的名山都叫“灵山”,但有很多山峰、景区或寺庙的地方,都称为“灵山”。如峨眉山灵山、阿尔金山灵山、五台山灵山、华山灵山、凤凰山灵山、北京灵山、南京灵山、泰山灵山、无锡灵山、河北灵山、罗山灵山、洛阳灵山、南阳灵山、乐清灵山、上饶灵山、池州灵山、鞍山灵山、宿州灵山、葫芦岛灵山、即墨灵山、宣城灵山、亳州灵山、广德灵山、迁安灵山、冕宁灵山、涿鹿灵山、元氏灵山……数不胜数。
有的灵山,本身既是山名,同时又是风景区。全国A级以上的灵山风景区不用说了,其中国家4A级以上的灵山风景区也有几十个。譬如北京市门头沟区灵山风景区、杭州灵山风景区、罗山灵山风景区、无锡灵山景区、上饶灵山风景名胜区、青岛灵山风景区、宜阳灵山风景区、葫芦岛灵山风景区、冕宁县灵山景区、淇县古灵山风景区、辽宁灵山风景名胜区、乐清灵山风景区……
名字叫灵山的,还有一些地方是行政区划。
作为行政区划的灵山,最高级别的是灵山县,最低的是灵山村,中间还有灵山镇(乡)。隶属广西钦州市管辖的灵山县,历史悠久,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置南宾县,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易名灵山县,因境内有风景名胜西灵山(今称六峰山)而得名。如今的灵山县,县域面积3558.6平方公里,人口为165.5万,为广西第三人口大县。
行政区划地名叫灵山镇(乡)的,全国至少有十个以上。除了我们罗山县灵山镇外,还有河北曲阳县灵山镇、三河市灵山乡,山东青岛市即墨区灵山镇、宁阳县灵山乡,广西容县灵山镇,浙江龙游县灵山乡,四川平昌县灵山镇,海南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广东广州市番禺区灵山镇,黑龙江望奎县灵山乡,山东省宁阳县灵山乡……
而与灵山村同名的行政村更是不计其数。除了我们罗山县灵山镇灵山村外,浙江省就有4个灵山村(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灵山村、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灵山村、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灵山村、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灵山村),福建省有3个灵山村(泉州市惠安县涂寨镇灵山村、泉州市石狮市灵秀镇灵山村、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灵山村),安徽省有2个灵山村(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亳州市蒙城县小涧镇灵山村),还有河南洛阳市宜阳县城关镇灵山村,河北保定市曲阳县灵山镇灵山村,广东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灵山村,海南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灵山村,贵州黔东南州三穗县八弓镇灵山村,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灵山村……
在河南,除了鹤壁淇县的古灵山、郑州登封的天灵山、安阳林州的佛灵山、洛阳涧西区的西灵山等名字前带有“×灵山”外,还有3个“灵山”是完全同名的。他们是罗山灵山、宜阳灵山、内乡灵山。不仅如此,在河南仅以“灵山寺”为名的寺院就有4座,这就是信阳灵山寺、洛阳灵山寺、鹤壁灵山寺和安阳灵山寺。
天下到底有多少个灵山?谁也说不清楚。
以我们信阳灵山为例,景区位于罗山县境内,因其山脉走向、峰峦气势极似释迦牟尼成佛的印度天竺灵鹫山而得名。灵山有山、有水、有寺、有林、有泉、有鸟、有瀑布,更有奇石怪洞。灵山寺是一座颇为奇特的寺院,千百年来,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的“灵山三奇”在佛教界独树一帜。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灵山寺地处豫鄂两省之间,是官营建的寺院之一,也是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更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灵山寺其地山势奇伟,林木葱茂,寺宇掩藏。旧时的灵山有七寺(灵山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龙牙寺、险石寺、金顶寺)三庵(圆通庵、福全庵、延寿庵)。
据传,唐玄宗时因建宁公主在此出家为尼,曾封灵山寺为“国庙”;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并在此出家三年,洪武三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因感念灵山寺和尚二次救驾之功,第三次上灵山,封当时的住持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并御笔为灵山寺题写“圣寿禅寺”匾额。
茶叶历来与灵山相伴。在中国乃至世界最早介绍茶文化的《荈赋》中,开篇第一句“灵山惟岳,奇产所钟。”产茶的“灵山”是指哪里?
有说是江苏宜兴的,有说是四川雅安的,有说是信阳罗山的……尽管茶史专家朱自振在《茶史初探》中写道:“灵山是指什么地方?现在无从查考。”但西晋的作者杜育在《荈赋》中描绘的1700年前就“厥生荈草,弥谷被岗”的“灵山”好像就是我们信阳的罗山灵山。据现存的明代《河南通志》正史古籍中所言,认为《荈赋》文中点明的灵山茶产在灵山,就是说的我们罗山灵山。
杜育(?-311),亦名杜毓,字方叔,襄城邓陵人(今河南襄城县)。杜育是西晋时期的大臣,也是一名茶学家。他写的《荈赋》较为完整地呈现了茶的产地、生长、采摘、择水、择器、煎煮等场景,以及作者在品饮时的审美感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饮茶之道与饮茶境界。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荈赋》全文工整流畅、淡雅秀美、如诗如画,开创了人类茶文学清雅、优美的文风,是人类茶文学的开山之作,比茶圣陆羽的《茶经》早四百多年。虽然杜育的《荈赋》只有区区97个字(另有116字、120字版本),但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却五次提到杜育,足见《荈赋》对《茶经》写作的影响之深。
大家杜陆,堪称双圣。宋代茶学家吴淑《茶赋》赞道,“清文既传于杜育,精思亦闻于陆羽”,将杜育与陆羽并列。宋代苏轼《寄周安孺茶》诗中更是赞不绝口:“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而陈彬潘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开卷第一篇茶文就是杜育的《荈赋》,将《荈赋》列入我国茶文化之首。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无论是《荈赋》中的灵山,还是当今现实中的灵山,叫灵山的地方实在太多,可谓遍布大江南北。这么多取名叫灵山的地方,可能更多的大概是取其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之意吧!
即使重名又何妨,灵山多多益善!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