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迎春 通讯员 沈立平)昨日,记者从信阳农林学院获悉,该校茶学院国家教学名师郭桂义教授团队主讲的《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该课程是全国涉茶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唯一一门茶学专业核心课程。
“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带动全校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该校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推动了该校就业质量的持续提升。截至6月19日,该校今年应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创新高,超过去年同期7.07%,研究生升学率超过去年1.07%。
作为一所应用型涉农本科院校,该校不仅在人才培养上出新出彩,还十分注重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6月22日,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信阳农林学院教授陈琼带着其他3名教师来到河南润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科普活动。
“近期信阳连续降雨,导致很多种植中药材,尤其是根茎类药材的公司和农户受灾严重。本次我们来润辉公司开展科技服务,主要察看涝灾下黄精、苍术等根茎类药材的生长情况,并向公司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讲授种植中药材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方法。”陈琼告诉记者。
这些都是信阳农林学院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同党中央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安排、一体部署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贯通起来,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就业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何涛表示。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基于信阳“农、林、水、茶”的市情,该校不断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多学科交融,实现多元化育人,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据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唐芳介绍,“我们加强农工、农理、农管、农文交叉融合,持续优化农林专业结构,主动对接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充分发挥茶学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作用,强化植物保护、水产、林学等省重点一级学科和茶学等重点二级学科建设,对接地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交叉类课程,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一批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素质农林人才。”
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是高等农林院校的职责所在。该校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把“立足大别山革命老区,突出农林特色,服务‘三农’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不断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先后选派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师组成“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农业科技帮扶,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事业持续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注重把科研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为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科技人员深入农林生产一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助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该校科技处处长史洪中告诉记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学校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新思路,精准施策,稳步推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我校建立了学院领导包专业、辅导员包班级、专任教师包学生的网格化就业工作机制。”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胡显淼介绍,“2023年毕业季,分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王万玲多次深入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学校向60多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用人单位需求,研判措施,细化方案,全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
“下一步,学校将认真总结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成果,重点围绕健全理论学习质量提升、理论学习督导考核、理论学习典型选树等方面,拟制定提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持续推动我校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该校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