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珍
“我的老父亲,我最敬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我没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每当我听到《父亲》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止不住泪流满面。父亲离开我们已十八周年了,这些年来,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在我的梦境中,依然是那么和蔼可亲。
父亲李绍文是固始县委离休干部,1929年11月19日出生于河南新乡地区封丘县鲁岗乡,1949年5月参加革命,曾分别在陈留县、正阳县公安局、信阳专区公安处工作。从合影照片上知道父亲那时还参加过日本战犯遗留人员遣送和中朝友好访问团接待工作,1956年从信阳专区公安处调到信阳专区黄山头(固始县)五一六劳改农场任副场长,1959年调固始县委文教部,1960年调县委统战部(1973年至1979年统战部合并到宣传部,但仍然做的是统战工作),直至1990年离休,这一干就是30年。
我是在统战工作的环境中长大的,耳濡目染,对统战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记忆中父亲是那样的正直善良、淡泊名利,他对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对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凡是熟悉他的老同志无不称赞他那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不论是早年的公安工作,还是后来的统战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
在长期的统战工作中,他熟练掌握党的统战政策,广泛团结各界民主人士,密切联系统战对象,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统战工作,受到党内外同志的一致好评。当年,他为了了解我县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情况,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冬,他经常奔走在黎集、石佛、马堽、桥沟、蒋集等回民聚居的乡、村。有一次在下乡走访途中下雨了,他仍然顶风冒雨,赤着双脚,在泥泞中跋涉,坚持完成任务。为了给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国民党投诚起义者及右派及时落实党的政策,父亲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有时刚回到家吃饭,有人来了,父亲便又放下碗筷,和颜悦色地倾听来人的诉求。平时,吃罢饭就立即回到办公室,耐心接待群众来访,看信件、阅资料、查档案、写报告,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抗日民族英雄金振中“文革”中,曾受到不公正待遇,为了能给他尽快落实政策找到依据,父亲查找资料到深夜,最后直到在县公安局档案室中找到了相关记载,根据此记载和《金陵春梦》一书中的有关叙述,为他及时平反昭雪。工作中,父亲对每一位统战对象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一些党外人士纷纷称赞他为“党的统战工作的活档案”。
父亲性格温文尔雅,生前和许多党外民主人士、统战对象都结下了深厚情谊。记得有一年新春佳节刚过,有几位老者来到我们家后听说父亲在部里值班,就赶到统战部办公室共贺新春,直到父亲离休后,他们还经常走动、互相看望。党外人士政协原副主席李满华、高宇才、少数民族干部卞启尤、县中医院原院长段昌才、工商业者黄振远、民族资产阶级李恩绶、老教师李云阁等长辈都是我家的常客。还记得在20世纪60年代一个大年初一的上午,有人敲门,父亲听到后,就去开门,只见一位留着长胡须的老先生,双手捧着一张红纸递给父亲,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恭贺新春”四个大字,那是多么纯真的友谊呀!那一幕,至今我还记忆犹新。还有一次,我回到家,只见父亲和卞叔叔边看《参考消息》边情绪激动地说:“国家马上就要重拳出击、严惩腐败了。”他虽然离休了,还是胸怀天下,忧国忧民!
父亲生前对我和姐姐要求也很严格,常常对我们说:要认真工作、踏实做事、真诚待人。他自己以身作则,早已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他的言行、他的品质都深深印刻在我的心坎上,一直影响着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父亲退下来后,在家除了读书、看报、养花外,还喜欢集邮、绘画、练书法、下象棋。后来父亲患了肺气肿、萎缩性胃炎,呼吸困难,甚至还不能吃东西,受了很多罪,每天只能吃点不放盐的萝卜和豆腐,艰难度日,身体日渐消瘦。父亲一生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就连生病住院了,也从不让单位领导和同志们来看望,从不向组织伸手,从不愿给组织添任何麻烦。那时,我因工作忙,也没能对他老人家好好照顾,2005年正月初十,父亲带着对亲人们的眷恋闭上双眼,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的逝世,让我们万分悲痛,心中留下无尽的哀思和遗憾。今天,我眼含泪水写下这记忆中的点点滴滴,以寄托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