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重返白雀园


余伦

四月中旬,风和日丽,心有向往,约上亲友,驱车直奔白雀园,重游这个35年前我工作过的地方。故地的山、故地的河、故地的街,既熟悉又陌生,我们不得不借助手机导航才到达想去的地方。

一天下来,走马观花,亲友们不由得感叹道:传说中那富丽、灵巧的“金白雀”真的又飞回到白雀园了。

我们驾车从县城出发,一路直达白雀镇,想到大尖山林场看一看。35年前的大尖山,满山的杉木林郁郁葱葱,曾是全省人工造林、绿化大别山的一面旗帜。按照手机导航,我们来到大尖山生态茶园路碑处。停车步行登山,沿着盘山的水泥公路,一路饱览山光水色。沿途山坡上,一片片成材的杉木杆伐倒待运,新发的幼树苗又茁壮成长。山谷间的蓄水堰,坝坡整齐,集雨成波,犹似一座座山中聚宝盆。我们一路观光,一路挖着野菜,不一会来到山顶的生态茶园基地。驻足举目望去,好一片茶山茶谷茶世界呀。在这四周被群山绿林环抱的大尖山腹地,竟能发展出近千亩的生态茶园,真得感谢勤劳智慧的白雀人民呀。看着三五成群的采茶大嫂们,她们在家务之余,又能采茶挣得一份收入,真是和她们一样高兴。

坐在茶园的观光小亭里小憩,近处的丛丛茶树、嫩绿的万千茶芽,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远处的连绵山峦、正在建设的“鸡商高速公路”,大别山北麓风光尽收眼底。这山这树这景,不仅饱了我们这群“神仙”的眼福,也饱了当地群众的腰包。

告别大尖山,又到白露河畔。印象中荒草野树满两岸的白露河已经无影无踪了。过去我们要到河东各村开展工作,只能涉水过河。冬天的河冰经常割得双腿直流血,再看现在,白露河上已经架起三座现代化大桥,四通八达。河水清澈、沙洲片片,钓鱼人和河上雀都在寻捕自己的鱼儿。沿河两岸南北约2公里长的地带已经全部建满了新的楼房街店,卫生整洁、文明有序。可惜我不是画家,否则,我定会描绘一幅白雀版的《清明上河图》留作纪念。

明清街则是白雀镇的历史奇迹,延绵数百年的商业古街道 ,至今仍在发挥着繁荣经济、承载历史的功效。走在这条古街上,仿佛走进了历史隧道。两边的明清街巷,曲径通幽;灰砖筒瓦、木门木柱的古代门店依然在开门迎客;古老的青石路面,厚重的东门城墙依然在向观光的人们讲述着曾经的历史辉煌。明清街也为当年的红军作出过贡献。1931年红四方面军转战白雀园,曾在这里休整驻扎。当年的红军医院、学校、服装厂等,都在明清街上留有遗迹。

明清街周边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街区,沿着106国道和白露河边,纵横交错,规划科学。茶叶城、商业街、宾馆酒店、写字楼、小别墅、花园广场、居民区,在这约5平方公里左右的镇区里一应俱全。尤其是交通十分便利,各种长短途公交车辆任人乘坐,人们再也不会像我们当年乘车那样,从车窗里钻进公交汽车抢座位了。登上镇南最高处的香炉山四下一望,好一派繁华的白雀园,真是名不虚传的“小汉口”,那熙熙攘攘的生意人不就是无数正在翱翔的“金白雀”吗?

白雀的山,何止一座大尖山,马山岭、鸡冠山等都风光无限;白雀的河,何止一条白露河,还有小汪河、龙山河等众多支流也值得游历;白雀的街,何止一处明清街,还有双轮街、新光桥等老街道,依然恭候着人们的探访。闲余之际,我一定要多去饱览几次这家门口的好风景,多去寻访几次这心里面的乡愁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