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凌云
时令催人耕种忙,不误田间一季春。走进罗山县周党乡,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我们种了7000余亩地,搁在以前,油菜播种、浇水、打药这得忙上好一阵子。现如今用上了农机,几天就全部搞定。”该乡莲花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包乃勇兴奋地说。
在该合作社的育秧车间,社员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只见育秧用的塑料硬盘不断被放到流水线上,基质营养土和种子,被均匀地撒在盘内,并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育秧大棚内。“经过两到三天的适温催芽,播下的种子就会变成秧苗。”包乃勇笑着说。
种下希望,收获满满。周党莲花农机专业合作社是该县第一家将党支部建在合作社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是该县探索推行党建引领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土里刨金”,到建立农机农艺发展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该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的经营方式,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农机作业和收费标准、统一关键技术措施、统一农资采供服务,为农户大约可节省投入30%,把农民从艰辛苦累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耕作效率和农业产量,为产业振兴增添了新引擎。
眼下,正是育苗时节,包乃勇的女儿包芳芳赶到了合作社,与父亲一起带领技术人员试验推广新方法、新技术。大家深入田间地头,让社员熟练掌握怎样机械培土育秧、怎样操作无人插秧机、怎样维修智能耕种机,有效打通了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包芳芳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在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带头流转470亩土地创办了家庭农场。因专业知识过硬,懂经营、善管理,很快被社员推选为合作总社党支部书记。在党组织的有效带动下,包芳芳利用所学知识,带领合作社承担了“河南省水稻钵体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研究项目,从机械耕地、整地、施肥、育秧、植保、收割、烘干等各工序,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成熟的机械化种植得到了社员的一致认可。
这几天,包芳芳和父亲的电话、微信响个不停。“信阳周边育秧的订单信息从3月中旬到现在都没断过。”包芳芳笑着说。
一企带一村,一村连一片,在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周边农户纷纷开始种植再生稻、香稻。农机农艺融合,改变了农户的生产观念,促进了当地农业循环农业新业态,再生稻一季改两季,让农民增收更有保障,让种粮大户更有底气。
“农业政策好、农村发展快,我在田间地头琢磨了不少新方法和新思路,下一步,在乡村振兴上,我要进一步号召党员、社员充分发挥机械化增产减损、节本增效作用,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展望未来,包芳芳信心满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