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父亲制作的灯笼


张万明

正月十五大于年,是我们老家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俗语。也就是说,元宵节比春节还要重要,无论你在天南海北,无论你多忙,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元宵节必须得回,为的是给故去的亲人送上一盏明亮的灯。

今天又是元宵节,我提着父亲60多年前为我制作的那盏灯笼,带着他的儿孙后代们回家给他送灯来了。我将他亲手制作的灯笼放到他与妈妈的坟头,他的儿孙们相继地跪在他们的坟前,焚香燃纸磕头放鞭炮。我站在父母的坟前久久不忍离去,想起了年年元宵节,父母亲风雨无阻地带领我们送灯的情景。

在我刚刚懂事的那一年,刚刚吃罢元宵节晚饭,自家族人敲锣打鼓地积聚到我家门前,我提着简易的灯笼急不可耐地跑出家门,自家族中的男女老少基本聚齐了,有的提着香纸,有的提着鞭炮烟花,更多的是手提各式各样的灯笼。然后,大家按照我奶奶的安排,排着长队,敲锣打鼓,吹着唢呐,向祖先的坟地走去。每到一处坟地前,首先给当年故去的亲人送上一盏长明灯(即:专门为当年死者做一盏灯,插到坟头,不再带走)。其他的则按照大人的指点,由我们这些孩子们手提灯笼,按照墓主人的辈分长幼依次将灯笼分别放到各个坟头上,大人们在坟前焚香燃纸磕头,并向我们一一介绍墓主人的生前概况。最后,将各家各户买来的烟花集中到一起,依次燃放,五光十色的烟花冲天而起,整个夜空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的烟火晚会。

走完一处坟地,我们又手提灯笼,敲锣打鼓地转向另一处坟地,如同前述程序一样,一一地走完族中的各处坟地。大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送灯活动结束了,我们又手持灯笼,敲锣打鼓地回家了。回家后,有的将灯笼挂到门前,有的手提灯笼,围着村庄燃放烟花鞭炮,四处嬉闹;大人们则忙着收拾堂屋,把香烟之类的礼物高高挂起,等待舞狮子的人们前来摘取。

不一会儿,村口响起了锣鼓声,舞狮子的队伍来了。按照习俗,舞狮子的必须家家走到,不能隔掉任何一家。于是,孩子们便簇拥着舞狮子的队伍走家串户,既是看表演,又是为争抢主人们撒下的糖果。你可别小看那些舞狮子的老乡们,他们的舞技和喊彩水平可高了!尤其是那个喊彩的人,无论你的村庄有多大,有多少人家,他的喊彩词都不会重复。每走到一家,他都四处打量,然后根据该家的情况,编出精彩的适情适景祝福词,迎来了主人的欢欣和看热闹的阵阵喝彩!狮子舞得活灵活现,形神并茂,无论你的礼物挂得再高,他都能轻轻摘取,常常会迎来“再来一个”的喝彩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

送走了舞狮子的队伍,又迎来了玩旱船的人们。花团锦簇的旱船轻盈飘动,划船的姑娘们穿红戴绿,且歌且舞,婀娜多姿;大头娃娃憨态可掬,艳丽的蝴蝶四处飞舞,累得大头娃娃气喘吁吁;《鹬蚌相争》的蚌机巧灵活,时开时合,弄得鹬和渔人束手无策;小丑的幽默逗趣,令人捧腹大笑。还有踩高跷、担花挑、猪八戒背媳妇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表演结束了,人们还兴致盎然。再看看头顶上的明月,已经偏西了许多,大家便意犹未尽地各自回家休息了。是夜,真有“东风夜放花千树”“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之景致,令人终生难忘。

过了一年,元宵节又快到了。我就跟父亲说,咱家的灯笼没有人家的好看,能给我买一盏好点的吗?第二天,父亲上街买回来一把粗细不等的铁丝,仿照鸟笼的模样,打磨了一块圆圆的木块做灯托,用四根粗铁丝分别钉进木块的四周,留有一尺半高左右,又将四根铁丝按弧形状地拧到一起,形成了一道光滑流淌的弧形提手。接着,父亲又按着小于木托周长,大于四根铁丝形成的正方形周长的尺度,用粗铁丝拧成了两个圆圈,既能自由进出提手,又不得掉下。然后,就围绕这两个圆圈,用粗铁丝扎了个一尺多高的上椭下方的灯笼框架,再用细铁丝在框架的上下四周编织出密密麻麻、大小相等的菱形网格,最后糊上透明的白纸,再用红黄绿纸条剪出许多条条,贴在灯框的上下四周。经过父亲几天的精细劳作,一个既防风、又明亮且美观的灯笼就展现在我的眼前,真让我喜不自禁。元宵节那天夜里,我提着父亲亲手制作的灯笼去送灯,引来了许多小朋友的羡慕,一种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此后,平日里,我们常常用这盏灯笼照路,每年的元宵节快到时,父亲就早早地把这盏灯笼擦洗干净,再糊上新的白纸,贴上新的剪着条条的彩色纸条,我又提着这盏灯笼,年复一年地、高高兴兴地给先人们去送灯。后来,我的年龄大了,我的儿女们又提着这盏灯笼去送灯;再后来,儿女们又把这盏灯笼交给了他们的儿女们,我看着孙儿孙女们提着他们曾祖父制作的灯笼,迈着稚嫩的脚步,走在乡村的泥泞小道上,快快乐乐地去送灯,我内心的一种欣喜与莫名一齐涌上心头。

去年的元宵节快到时,父亲又回到老屋,拖着极不方便的病体,又把这盏灯笼打理一新。元宵节夜晚,他还沐浴净手,亲自为先祖们焚香燃纸,并让两位孙子扶着,磕下了几个响头。然后,又坐着轮椅来到村头,笑不拢嘴地看着他的曾孙曾孙女们提着他亲手制作的灯笼去送灯,我看他那喜笑颜开、十分精神的样子,心想,他一定还能陪我们很多年。我的内心也充满着骄傲与自豪。

真没想到,今年的元宵节,没有了父亲的身影,再也听不到父亲的声音,唯有他亲手制作的那盏灯笼还在。父母辛劳一生,孝敬双亲,抚养子女,疼爱孙辈,友善邻里,两手空空而去。虽没留下什么财产,但给我们留下了敬老爱幼、忠厚善良的传统美德,和勤俭节约、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还有那几间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屋和他亲手制作的这盏精美灯笼。

我们姊妹几个伫立于父母亲亲手建造的老屋堂前,面对着父母的照片,手提灯笼,一致保证:要将父亲亲手制作的这盏灯笼好好地保护起来,作为我们家的传家宝,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让它永远永远地发光发亮!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