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道武
在浉河区董家河镇的连绵群山中,连界寺山可以说是风光独秀,有着与别处不一样的风景。
该山与湖北省随州市紧密相连,山北坡通往湖北的长岭大谷中,溪流古道边隐藏着六口神奇的水潭,民间俗称六潭沟。初冬的一天,笔者随信阳中林实业公司的老朋友王辉先生到此一游,感到那真是个秘境藏幽的地方。
据王辉介绍,这条山溪流到湖北三道河小集镇之后,再往东拐又回到信阳市的游河乡了。过去游河境内的祝佛寺是豫南四大名刹之一,也是游河的入淮口。每逢夏秋雨季来临,两河交汇处惊涛阵阵,浊浪滚滚,似二龙戏珠,又似群龙拜佛,“祝佛寺”的名称就因此而来。据说群龙拜佛后,常到西山溪流中休息,见六潭沟一带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就派虾兵蟹将沿沟修筑行宫,于是就形成了这一带龙潭众多,有水必潭的自然奇观。
山径小路紧傍溪流,我们“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溪水清澈见底,因是深冬,见不到鱼鳖虾蟹之类,这使大家多少感到有点遗憾。
正行走间,前面忽见一处如刀削斧劈般的悬崖绝壁。绝壁下有一口窄长形的深潭,面积三十余平方米,潭水幽黑,深不可测,让人不敢近前直视。同行者介绍说,这是六潭沟的第一潭,由于这里的旅游资源还处于封闭状态,这些潭都没有起名字,当地人俗称老龙窝。
往下行约一百余米,又见一天然石坝横卧河床,高约5米,宽约数丈。溪水从石坝上倾泻而下,其景色与第一潭又大不相同。据说若逢夏季山洪暴发,百川之水交汇于此,潭面上波涛汹涌,水流处摧枯拉朽,鸟兽绝迹,游人到此会有一种壮怀激烈的神奇感受。不用说,这就是第二潭了。
再往下行约数十米,山势越狭,水流越急,古木蔽日,怪石林立。古木怪石中藏一深潭,大约30余平方米,幽深莫测,阴森可怖,鱼游其中,可望而不可及。此第三潭也。
又下行数十米,河谷中忽见怪石嶙峋,大如屋宇,小如虎豹,或蹲或立,各显姿态。巨石下自然隐一小潭,面积如一屋之大,水益墨深,景益清幽,风吹树摇,色彩斑驳,其情景极似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此第四潭也。
又下行百余米,见四周大石围一深潭,好像是一口巨大的石盆盛了一盆清水。水从盆口下沿溢出,既清且缓,极宜濯足。水面40余平方米,因常年落叶浸染,水质略黑,无法见底。想近前看个究竟,又因石壁太滑,无法置足,真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第五潭也。
从第五潭又下行数十米,渐近谷口,视野也逐渐开朗。一道数丈长的瀑布从石壁上飞流直下,跌入深潭,激起一片白色银浪。垂杨古柳纵横交错地遮掩着潭面,阳光透过树隙射进水里,水面上光影晃动,似霓虹闪烁。毫无疑问,这就是第六潭了。
旁边有一小片空闲地,走累了的我们席地而坐,尽享冬日的暖阳。王辉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怎么样?今天不虚此行吧?”大家齐声说:“好哇,原生态的野景就是养眼!”
这时我就想,不是身临其境,就不能洞悉事物的奥妙;不是亲到这里寻访,哪能知道六潭沟的神奇呢?现在的城里人只知道那些人工雕琢的景点去玩,对像六潭沟这样的原生态美景,“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据悉,出山店水库建成之后,六潭沟一带已融入出山店风景名胜区,成为水库上游的一个自然景观带。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这里进行考察,计划以这里地处豫鄂两省的区位优势为背景,以六潭沟独特的自然风光为重心,打造一处既有原生态动感山水,又有丰富人文精神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届时豫鄂两省的游人接踵而至,必将使这里成为美好信阳的艳丽一角。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