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安
我喜欢月亮,尤其喜欢腊月十五的月亮。想在腊月十五的月色下散步,几乎成为我的一个追求。只是从前的时间自己不能做主,加上天气的阴晴更是不能左右,所以,在腊月十五的月光照耀下散个步成为我的一个心愿。
今年冬天,自进入腊月以后,我就开始天天关注天气情况,还在心中暗暗祈祷腊月十五是个大晴天,以实现我在月光的照耀下去散步的愿望。
天遂人愿。腊月十五这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气温上升,本应该是严冬寒冷的节气,却似晚秋或早春般的温暖,让人神清气爽。
晚饭之后,我早早地出门来到了一座桥上。眼望天空,幽蓝而深邃。只见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像一个大圆玉盘,没有星星做伴,不疾不徐,越高越亮,直到她升到半空时,才有几颗小星星或远或近地陪伴着她,发出阳光下钻石般的光芒。虽然才到腊月十五,但年味却很浓,河的两岸游人如织,各种小吃、小摊,以及载着农产品的车辆排成一长溜,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电灯五彩缤纷,与桥上的彩灯和高楼上的广告灯交相辉映,人们一边欣赏月亮,一边各取所需,呈现出一派繁华与热闹。
这天的风较小,月光照在泛着小小涟漪的河水里波光粼粼,两岸边的香樟树枝叶茂盛,在寒冬里仍然郁郁葱葱。微风过去,每一片树叶在月光的照射下就像一个个精灵在舞动。望着天上的明月,我散着步,想起了袁枚的《十二月十五夜》:“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虽然诗句很美,意境也很迷人,但总觉不够贴切。雪是冬季常有的,它只是颜色与月色相似,但腊月十五的月色那种圆、那种亮、那种明、那种美岂是雪能够比喻得了的?何况她是农历年中最后一个十五的月亮呢!
我喜欢腊月十五的月亮,是因为这一天的月色是独特的:她不像春天、夏天和秋天每月十五的月色。春天十五的月色是很美,但因为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人们在月光下欣赏的不是月光而是鲜花;夏天十五的月色也很美,但闷热的气候和蛙声的鼓噪影响了人们欣赏的心情;秋天的月色虽然美,但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果实的丰收,向往的是菊花和蟹黄及美酒,在月光的照耀之下,真心实意欣赏她的人却很少。腊月十五的月光则不同,这时的月亮比任何季节的月亮都要明静清澈,其光泽就像古典美女的瓷白肤色一样夺目。在大地因为冷冻而静止,植物因为生长周期而休眠的时候,她就像一个勇敢的巡视者,照看着大地上的生灵万物,这时的月光也是最受人们关注和欣赏的。
有人会说,月亮再圆再美她本身是没有光的,她的光亮是太阳给的。是的,月亮的光是在太阳的照耀下反射出的,但是,如果没有月亮的遮挡和吸收太阳的光芒,任凭太阳“发光发热”,那么可能天下就不会有白天黑夜,大地也不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宇宙有探不完的奥秘,大地有看不尽的景象,人间有道不清的因果。太阳把自己的强光分散一些给月亮,使大地有了白天黑夜,四季分明,万物生存;大地在冬季暂时的“死寂”是为了在春季重生,使万物更加茁壮的成长。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