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明
2022年3月25日,信阳市委办公室印发了《信阳市“十四五”红色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宏观与整体视角系统谋划了信阳市“十四五”时期红色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全市做大做强红色教育培训,擦亮红色教育培训品牌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规划》明确指出,“我们还存在资源开发不充分、市场管理无序、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专业人才短缺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全市红色教育培训的发展。”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在红色教育培训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新问题,是可以通过发展的方式进行解决的。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是实现《规划》发展目标的责任主体和重要阵地。以问题为导向落实《规划》要求,夯实红色教育培训基础,是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需要抓出实效。
面对新形势,积极探索红色教育培训网络模式
如何在新形势下稳定开展教育培训,成了信阳市县两级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稳定开展教育培训,既是解决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办学经费压力的需要,也是对红色教育培训挑战的需要。从全国多地的实践来看,开展网络教育培训成了教育培训行业的新选择。其中,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特别加强。一方面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培训与实践。这项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十分必要。教师从线下教学转向线上教学,不是单纯硬件的加持,还需要教师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增强网络教育思维、调整教学内容、提高与学员网络互动能力等。教师接受专业人士的培训与指导,在网络环境下反复模拟实践,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等形式,能够有效地增强线上教学能力,保证网络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构建网络教育培训课程体系。把现有的线下教学资源有效转化为线上资源,丰富网络教育培训课程内容;以教育培训主题为模块,优化网络教育课程体系;整理相关主题的精品教学资源,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库,努力实现信阳红色教育培训线上线下同样精彩。
打造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锻造高层次师资力量
拥有和使用什么样的人才,决定着信阳红色教育培训发展的高度。为了做大做强信阳红色教育培训,《规划》要求认真落实“信阳英才计划”。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是落实“信阳英才计划”的关键成员,以人才引进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着力。一是发挥政策和机制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从教育、医疗、子女入学和住房补贴等方面提升人才服务质量,让人才感受到信阳的温度与温情,积极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环境。鼓励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与异地机构、异地人才建立合作机制,在异地设立人才驿站,建立人才飞地。二是发挥各类平台的人才培养功能。依托大别山精神研究院、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心和省内外高校等教学科研机构,建设以名师团队为主的课程开发、科学研究的功能体系,为青年教师成长历练搭建项目平台。增加高级职称尤其是正高级职称比例,畅通青年教师职称评聘渠道,为特殊贡献人才开辟职称晋升“绿色通道”的平台。三是设立红色教育培训发展专项基金。设立市级红色教育培训发展专项基金,重点资助师资发展事项。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要发挥基金的帮扶与杠杆作用,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推动红色教育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努力在“十四五”末将自身打造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新高地。
守正笃行,切实做好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目前,全市共发现1000余处革命旧址遗迹等,这些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光辉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历史见证,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动历史教材。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是辩证统一的,保护是利用的基础,利用是更高层次的保护。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是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主体之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需要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以敬畏之心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一是实施精准化保护。信阳对红色资源已经进行了普查、每一处旧址遗迹均建立了初步的数字档案,从中识别保护现状较为脆弱的旧址遗迹,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要积极申报将其列入红色教育发展基金项目,为其提供基础性兜底保护的资助,坚决杜绝红色资源进一步破损或灭失的现象发生。二是讲好红色故事。用心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在教学形式创新上不断探索,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融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采用短视频、小剧场等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实物情景再现等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的时代内涵,讲出精神高度和理论深度,让历史故事绽放时代价值光芒。三是聚力数字化赋能。全市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聚合力量,依靠专业科技力量,将红色资源按年份、事件、图片等门类整合为结构化数据,构建红色文化网络基因数据库;通过建模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对红色资源深度数字化赋能,开发红色资源数字化教育平台,在全市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中间进行资源共享,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重功能。
运用规律和经验,持续加强精品课程研发与教学形式创新力度
精品课程打造和教学形式创新,是坚持质量优先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是塑造党性教育品牌的重要支撑。持续加强精品课程研发与教学形式创新力度,既是党校、干部学院(教学基地)推动红色教育培训发展的重要抓手,又是锻造高水平师资力量的过程。信阳红色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精品课程研发与教学形式创新的贡献,今后发展同样需要在这两个方面接续发力。一是坚持运用好成功的经验。坚持跨学科组建集体备课团队,深度进行课程研发,坚决补上核心课程不足的短板;坚持重大课题专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坚持重大课题专题评审制度,及时获取相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与意见等。二是发挥好中青年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激励中青年教师深度参与课程研发和教学形式创新,从参与渠道、政策供给、待遇激励、课程资源等方面向中青年教师倾斜,使中青年教师有机会、有干劲、有回报,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中加快成长。三是自觉运用干部教育规律。红色精品课程研发与教学形式创新,既要深化历史研究,又要准确把握干部教育规律,并使两者充分结合起来。课程内容设计上要突出政治性和实践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和国家需要、组织和岗位需要与学员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体验—反思—理论—实践”的研究式学习循环圈,实现理论武装与实践能力有效衔接、党性教育与作风改进良性转化。教学方法创新要体现针对性和时效性,注重把“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发挥党员干部主体作用,倡导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教学形式。
(作者单位: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