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明
1984年夏,我从部队返乡休假,与同窗挚友张厚君相约来到董家河乡胡塆村,看望刚考入洛阳师专的谢裕琍同学。裕琍出身书香门第,祖上出过举人、秀才。她的父亲谢季良生于民国初年,读过多年私塾,是十里八乡的文化人,性格耿直、孤傲;酷爱收藏明清时期的诗书、字画;文笔好,还写得一手好字,常为左邻右舍捉刀代笔。“文革”初期,因替群众书写诉状和大字报,被诬陷为现行反革命,遭到残酷迫害。家中诗书、字画被搜剿一空,埋藏在菜窖和菜地里的经典古籍被掘出后付之一炬。庆幸的是,南宋大家朱熹的狂草和署有明代文豪高启大名的墨梅画,因亲属密藏得以幸免。狂草条幅巨大,一直被封藏;墨梅画高风玉骨、卓尔不群,深受主人青睐,被悬挂在中堂供人品赏。
“文革”结束后,谢老被平反昭雪。是时,曾经汗牛充栋的读书房已空空如也,书架上仅存有伟人和受伟人褒奖过的鲁迅先生著作。谢老见我对《鲁迅代表作选》爱不释手,一向惜书如命的他当即慷慨见赠。书中收集的56篇作品,代表了作者的思想水平和最高艺术成就。书的扉页和尾页盖有藏书印,足见此书在谢老心中的分量,我倍加珍惜。该书橘色封面,竖排版,繁体字,1937年3月由上海全球书店出版发行,时为纪念旧年10月刚去世的鲁迅先生。如今,书龄已逾85个春秋,除纸张略显枯黄、焦脆外,尚无残缺。
三十八年过去了。壬寅初冬,再访谢宅,已是人去楼空,剥落的墙壁记录着岁月的流逝。当年柴门候客的谢家二老早已驾鹤西去,谢氏兄妹相继徙迁城中,那两幅劫后余生的墨宝已不知所终……偌大的院落被高大的刺槐、茂密的毛竹、低矮的荊棘疯狂地霸占着,彼此互不相让,将“乱生春色谁为主”之意演绎得淋漓尽致。房前屋后的桃树、李树、枣树和杏树已消失无踪,只有那棵被枯藤缠绕的大柏树方为“旧时相识”,依然默默地坚守着……眼前的寂寥与荒芜,怎一个“酸”字了得!抚今追昔,令人倍感沧桑,万千思绪,滋生乌巷之叹:
步径枯丛踏嫩寒,
依稀往事问残垣。
文章鲁迅今犹在,
手墨如何不见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